法律知识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从犯怎么判

2024-05-23 13: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时,从犯如何判刑?能否缓刑?诈骗罪又有哪些客观表现?本文为您解析诈骗犯罪中的从犯判刑、缓刑条件及诈骗罪构成要件,助您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防范诈骗风险。

  一、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从犯怎么判

  1.当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时,对于从犯,在判刑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通常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由于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其刑事责任相对较轻。

  因此,在判决时会考虑从犯的地位和作用,给予适当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诈骗从犯缓刑条件

  诈骗从犯被判缓刑的几率是相对较大的,但具体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从犯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来判断。

  一般来说,如果诈骗从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具备以下条件,就有可能被判缓刑:

  1.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2.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诈骗从犯符合缓刑条件,法院在判决时仍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适用缓刑。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从犯怎么判

  三、诈骗罪的客观表现

  诈骗罪的客观表现是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1.欺诈行为的内容是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2.欺诈行为可以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骗手段,只要足以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即可。

  3.需要注意的是,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如果只是一般的夸张或者轻微的隐瞒真相,不足以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的,则不构成诈骗罪。

  4.在诈骗罪中,被害人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后作出财产处分是成立诈骗罪的关键。财产处分可以是直接交付财物、承诺转移财物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等。

  5.如果被害人没有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或者行为人没有实际取得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则不构成诈骗罪。

  6.诈骗罪的成立还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诈骗犯罪手法多样,防范意识不可少。了解更多诈骗法律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如果你对诈骗犯罪还有疑问,找法网随时为你解答。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020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