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继承法继承人顺序及分配比例

2024-05-14 1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继承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继承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继承法已经失效,在《民法典》中,继承人的顺序和遗产分配比例有明确规定。法定继承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遗产分配通常均等。

  一、继承法继承人顺序及分配比例

  继承法失效,继承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定。在《民法典》中,对继承人的顺序和遗产分配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

  1.在法定继承顺序上,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而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则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首先继承,如果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不存在,则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3.对于遗产的分配比例,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应当均等分配遗产。

  4.在特殊情况下,如继承人中有生活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或者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或给予适当的照顾。

  5.如果继承人之间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分配遗产。

  二、遗产均等分配原则

  1.遗产的均等分配原则是指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的继承人通常应当均等分配被继承人的遗产。

  2.这一原则体现了公平和公正,确保了每位继承人在继承过程中都能获得相同的份额。

  3.这一原则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1)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以及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的继承人,他们在分配遗产时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份额。

  (2)如果继承人之间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分配遗产。

继承法继承人顺序及分配比例

  三、继承纠纷及法律建议

  1.在继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纷和争议,如侵权和非侵权纠纷等。这些纠纷通常涉及到遗嘱的效力、遗产的范围和数额、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等问题。

  2.为了有效避免这些风险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在发生继承纠纷时寻求专业律师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3.专业律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帮助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你有关于继承法的其他疑问吗?请随时在找法网提出,我们的法律专家将为你解答。保护你的合法权益,从了解法律开始。

继承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000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继承法律师团,我在继承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继承法的继承顺序和分配比例是多少?
继承的比例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民法典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