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定继承人分配比例

2024-05-20 10: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继承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继承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法定继承人分配遗产时,一般应均等分配。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生活困难、主要赡养义务、未尽扶养义务等,份额可调整。继承人之间也可协商一致,不均等分配。

  一、法定继承人分配比例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的分配比例是一个核心问题。

  1.根据法律规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遗产数额。

  2.“一般情况”指的是继承人们在生活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对被继承人所尽的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等方面都基本相同,条件大致相近。

  3.在这样的条件下,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所取得的被继承人遗产数额比例应当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别。

  二、特殊情况份额调整

  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遗产分配比例应当是均等的,但法律也考虑到了特殊情况的存在。根据法律规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

  (1)这里的特殊困难是指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而不仅仅是相对于其他继承人生活质量较差。

  (2)适当照顾的原则是,分割遗产时,应保证该继承人分得的遗产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1)这是法律对“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体现。

  (2)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主要是指对被继承人的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

  (3)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一般而言,他们对被继承人所尽的扶养义务要比那些不与被继承人生活在一起的继承人要多一些,因此,法律规定可以多分遗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里包含两个条件:

  (1)被继承人经济上或生活上有困难,需要继承人扶助;

  (2)继承人有条件和能力,却不扶养被继承人。两者需要同时具备。

  4.经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分配。这是继承人自主自愿地行使其继承权的结果,法律对此不加以干预。

法定继承人分配比例

  三、遗产分配协商原则

  在遗产分配过程中,协商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1.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之间既可以按照均等分配的原则来分配遗产,也可以通过协商来决定分配比例。

  2.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被继承人的遗产可以进行不均等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是继承人自主自愿的,法律对此不加以干预。

  3.协商原则体现了对继承人自主权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

  你了解法定继承人的分配比例和特殊情况了吗?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快来找法网咨询,我们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继承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302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继承法律师团,我在继承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法定继承遗产分配比例是多少?
法定继承中所涉及遗产分配的比例一般是: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继承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法律依据:法定继承中所涉及遗产分配的比例一般是: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继承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