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2024-04-24 02: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本文详细解析了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与撤退的区别及法律后果,帮助读者准确理解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一、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也就是说,中止行为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开始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

  2.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这里的自动中止必须是彻底的,不能是因为外部因素或者其他人的干预而中止;

  3.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是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条件。如果行为人虽然中止了犯罪行为,但并未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二、中止与撤退的区别

  在认定犯罪中止时,需要注意中止与撤退的区别。

  1.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在进行了犯罪准备,没有着手实行的情况下,因为情况有变,主动撤退,但未放弃犯罪意图的,不是中止。

  2.即使客观上不能完成犯罪,但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的,也是自动中止。

  3.在客观上能够完成犯罪,但行为人自认为出现意志以外的原因,不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而撤离的,属于犯罪撤退,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三、犯罪中止的法律后果

  1.一旦成立犯罪中止,那么根据《刑法》中的规定,在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时候,往往是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对于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这是因为,犯罪中止的行为人自动放弃了犯罪,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表现出了一定的悔罪态度和积极的社会效果。

  因此,在法律上应当给予一定的宽大处理。

  3.需要注意的是,在认定犯罪中止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在实行犯罪之前和之后,其实都是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的,并非是在犯罪着手之后才有可能成立中止。

  4.在进行了犯罪准备,而后放弃了着手实行的,应当认定为中止犯,虽然此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但行为人已经为犯罪做了充分的准备,表明其已经具备了犯罪的主观故意和客观条件。

  因此,放弃犯罪的行为应当视为犯罪中止。

  综上所述,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包括时间性、自动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中止与撤退有着明显的区别;犯罪中止的法律后果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你是否曾遇到过犯罪中止的情况?如何判断是否成立犯罪中止?在找法网上,你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建议和案例分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624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