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伤认定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2024-05-08 20: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工伤认定期间工资如何发放?住院与出差待遇有何区别?停工留薪期如何确定?本文详细解读了《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为您提供工伤期间的权益保障。

  一、工伤认定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在工伤认定期间,受伤员工的工资发放是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即使员工在工伤认定期间不能正常工作,其工资也应按照之前的标准正常发放。

  3.此外,对于工伤职工的住院治疗,单位还需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4.如果工伤职工需要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也应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二、住院与出差待遇对比

  在工伤认定期间,受伤员工的住院治疗待遇与因公出差待遇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单位提供一定的补助费用。

  2.区别在于补助的标准和范围。

  3.住院治疗补助主要包括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而因公出差补助则涵盖了出差期间的全部费用。

  4.具体来说,住院治疗补助的标准通常按照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来计算,而因公出差补助则可能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餐饮费用等。

  5.住院治疗补助的范围仅限于工伤治疗期间,而因公出差补助则适用于整个出差期间。

工伤认定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三、停工留薪期及延长条件

  1.停工留薪期是工伤认定期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限。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3.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4.在停工留薪期内,受伤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5.同时,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这意味着,即使停工留薪期结束,受伤员工仍有权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以确保其得到充分的治疗和康复。

  另外,对于单位未按实际工资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如果单位未按照全体员工的实际工资缴费,将受到劳动部门的处罚,并需赔偿工伤职工因保险待遇减少而遭受的损失。

  2.在计算损失时,如果工伤职工的实际工资超过了所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则只能按3倍计算,如果未超过,则按实际工资计算。

  3.如果工伤职工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应在知道权益被侵害后60日内提起劳动仲裁。

  工伤期间的权益保障是每位员工都应了解的重要内容。如果你有其他法律困惑,欢迎在找法网上咨询,我们随时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597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员工在工伤认定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工伤认定期间属于停工留薪期间,在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是按受伤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来发放的,由工作单位进行发放,一般是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第 一、二款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犯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