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不良资产执行期间能否转让

2024-03-26 15: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法典规定,不良资产执行期间可以转让,但需满足法律要求,处理不良资产时,银行可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不良资产定义及处理方法,有助于防范风险,确保资产处置合法合规。

  一、民法典中不良资产执行期间能否转让

  在民法典的规定下,不良资产在执行期间是可以再次转让的,但这一过程需要满足一系列法律要求的条件。具体来说:

  1.债权转让必须符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包括双方之间签订的合法有效的债权转让协议,并按照法律规定向债务人发出通知。

  这里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并不需要得到债务人的同意,仅需履行通知义务,让债务人知道其应向新的债权人履行相应的义务。

  2.在进行不良资产转让之前,应对债务人进行全面的调查。这包括从债务人的资信、经营现状、工商登记变更,以及涉诉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这样做的目的是对所要收购的债权(即不良资产)的最后可实现性进行评估。

  3.受让人需要对不良资产上是否设立了抵押权或其他担保物权进行审查。如果未尽职审查,对于已经设定担保权利的不良资产,受让人可能会因担保物权的优先实现而无法获得完整的财产权利。

  4.基于上述调查的结果,受让人与转让人应协商确定合理的资产转让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受让人可以自行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以确保对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全面的了解。

  5.最后,受让人还需要对受让债权的法律时效问题进行审查。在我国民法上,对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时效有明确规定,一般不超过3年。

  因此,如果债权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那么受让人购买获得的将可能是无法实现权利的资产。

  二、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

  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剥离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

  对于因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国家可以通过拿出一部分体制性资源作为补偿,将贷款转为投资,即把企业无法归还的贷款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

  这主要适用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及社会稳定的大型企业拖欠的贷款。

  2.实行专业银行公司化。

  (1)将专业银行转变为公司化经营,旨在建立产权明晰、责权分明、不受政府行政干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2)同时,坚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建立符合商业原则的国有商业银行。

  3.构建国有企业集团,推进企业进行资产重组。

  (1)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生产力规模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生产。

  (2)政府应对企业的资产重组工作进行强有力的领导和策划,通过合资、合作、嫁接等方式重组和配置资源,达到资源的重新启动。

  (3)在重组的同时,必须落实好银行的债权,以期达到盘活信贷资产的目的。

  4.强化银行信贷管理。

  (1)要防范和管理信贷资产风险,关键在于每一笔贷款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2)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行长负责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分级审批制度、离职审计制度等,以减少经营风险。

  (3)同时,要纠正重贷轻管现象,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新的不良信贷资产的发生。

  5.依法治贷。

  (1)要从法律上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权益,杜绝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

  (2)同时,要支持银行依法催收贷款本息,在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对逃避债务或有钱不还、暗地拍卖抵押物品等侵蚀银行资产的行为进行起诉,以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

民法典中不良资产执行期间能否转让

  三、企业不良资产的定义

  1.企业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2.这些资产包括债务单位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呆滞积压物资,以及不良投资等。这些资产不能参与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因此被称为不良资产。

  以上就是关于民法典中不良资产执行期间能否转让、银行如何处理不良资产,以及企业不良资产的定义等相关内容。

  在处理不良资产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资产处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和积累。

  不良资产处理涉及众多法律和金融知识,如果你有更多疑问或需要专业建议,不妨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我们的法律专家将为你提供全面而专业的解答。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561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