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意思表示是什么意思

2024-05-02 18: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本文详细解释了法律中“意思表示”的概念,包括其定义、构成要件以及表达意思的多种方式。了解意思表示对于理解法律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快来阅读吧!

  一、意思表示是什么意思

  意思表示,指的是将内心意图通过某种方式表达于外部,使内心的意思与外部表示相融合,从而具有法律上的效果。

  它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因为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所以意思表示在法律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

  1.客观要件指的是在客观上能够认识到其表示的某种法律效果的意思。

  2.主观要件则是指内心的意思,这进一步可以分为:

  (1)行为意思;

  (2)表示意思;

  (3)效果意思。

  仅当内心的意思通过外部表示出来,即意思发表,才能产生法律效果。这种发表可以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来实现。

  二、构成要件简述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主要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两部分:

  1.客观要件:这一要件指的是在客观上,意思表示能够被识别为是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这通常要求意思表示必须是清晰、明确和具有法律意义的。

  2.主观要件:这一要件则是指内心的意思,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

  (1)行为意思是指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例如签名。

  (2)表示意识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的意义,例如通过邮件订货或投币到咖啡自动贩卖器。

  (3)效果意思则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其表示来产生特定的法律效果,例如表示购买某本书,这既包含了表示意识,也包含了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是什么意思

  三、表达意思的方式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之间有特定的约定,那么应当采用特定的形式。

  1.明示:这是通过直接的语言或文字来明确表达意思的方式。除了常见的口头语言和文字外,还包括习惯上使用的特定形体语汇,如举手招呼出租汽车,即表示有租用该车之意。

  (1)口头形式:如口头语言洽谈并订立的合同,口头语言委托代理人,口头立遗嘱等。其优点是便捷,但缺点是证据不易保留。

  (2)书面形式:包括文字、图表、照片、电子数据等。其特点是烦琐不便,但具有郑重和确凿的优点。

  2.默示形式:这是通过含蓄或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意思。默示的意思不能直接被他人理解,需要通过推理才能明白。因此,默示形式只有在有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允许时才被使用。

  (1)默示是指通过特定行为间接推断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这种推断是基于行为人用语言外的可推知含义的作为来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行为。

  (2)与默示意思表示不同,应予以区别的是沉默。沉默是指单纯的不作为,即当事人既未明确表示其意思,也不能通过其他事实推断其意思。

  现在你对“意思表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对于日常的法律行为有怎样的影响呢?快来找法网上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同时,也欢迎你提出任何疑问,我们将为你提供解答。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36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