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民事欺诈

2024-06-27 07: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什么是民事欺诈的含义?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本文详细解析了民事欺诈的定义、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帮助读者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什么是民事欺诈

  民事欺诈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并因此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

  二、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

  (1)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2)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

  (1)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

  (2)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

  (1)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

  (2)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什么是民事欺诈

  三、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现在你对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你还有其他法律问题,不妨点击下方咨询,找法网将为你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136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民事欺诈是指以欺诈的行为让对方基于错误的认识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刑事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让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行为,并且让对方基于错误的意思认识处分财产;民事欺诈主要是侵犯的民法中所保护的权益,有悖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而对于刑事诈骗主要侵害的是财物的所有权;对于民事欺诈其被欺诈一方可以主张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而对于刑事诈骗则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