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怎样才算是精神损害?

2024-04-15 10: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精神损害,是指侵权行为所导致的致使受害人心理和感情遭受创伤和痛苦,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的非财产上的损害。本文详细介绍了精神损害的定义、法律依据等。

  一、怎样才算是精神损害?

  1.精神损害,是指侵权行为所导致的致使受害人心理和感情遭受创伤和痛苦,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的非财产上的损害。如精神上的悲伤、失望、忧虑等。

  2.精神损害通常由侵犯人身权而造成,但也不排除因侵犯财产权而引起。

  前者如侵犯人格尊严或侵犯身体健康权引起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后者如行政机关非法拆除相对人的建筑,致使受害人气愤、痛苦。

  二、法律依据和条文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当自然人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规定:

  当自然人的人身权益或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侵害时,其或其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怎样才算是精神损害?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成立条件

  精神损害赔偿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存在损害后果:

  即因人格权益等有关民事权益遭受侵害,造成受害人“非财产上损害”,这包括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

  2.存在违法侵害自然人人格和身份权益的侵权事实:

  这是指侵权人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受害人的人格权或身份权,如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

  3.侵权事实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即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是由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

  4.侵权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这意味着侵权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精神利益,或者应当预见但未能预见到这种损害的发生。

  对精神损害赔偿还有疑问吗?想进一步了解相关案例或法律条文?快来找法网,我们为你提供详尽的法律信息和专业建议。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918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