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哪些标准可用于量化被害人过错对判决的影响

2024-06-17 22: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可用于量化被害人过错对判决影响的标准是被害人的行为侵犯了被告人的权益、被害人实施了先行行为等。需要注意的是,被害人过错特征在于不道德性、主动性等。

  一、哪些标准可用于量化被害人过错对判决的影响

  可用于量化被害人过错对判决影响的标准是:

  1.被害人侵犯了被告人的正当法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2.先行不当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性;

  3.被害人实施了先行不当行为。被害人过错作为衡量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因素之一,属于酌定从轻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二款

  人民法院除应当审查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外,还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审查以下影响量刑的情节:

  (一)案件起因;

  (二)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

  (三)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

  (四)被告人平时表现,有无悔罪态度;

  (五)退赃、退赔及赔偿情况;

  (六)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谅解;

  (七)影响量刑的其他情节。

  二、被害人过错特征

  找法网提醒您,被害人过错特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

  1.不法性或不道德性。被害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者违反了为社会大众所普遍认可的伦理道德、公序良俗,但其中的不法行为一般不属于正在进行的强烈攻击性行为,以区别于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例如侮辱、诽谤等犯罪行为,侵犯债权、隐私权等权益的违法行为,婚内出轨等不道德行为。

  2.主动性。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应当是被害人主动实施的。如果被告人故意实施的先前行为导致了被害人的不当回应,不宜认定存在被害人过错。

  3.客观性。被害人过错必须是可能客观存在而非出于被告人的主观臆想、无端猜测。

  4.关联性。被害人过错能直接促使被告人产生或加深犯意,进而实施犯罪。被害人过错与犯罪的发生之间未必有刑法意义上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应当具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引起关系。如果被害人的行为对诱发、加剧犯意没有通常的引起作用,则不宜评价为被害人过错。

被害人过错

  三、被害人过错的情形

  1.被害人实施有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或事实的。主要表现在犯罪者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行为过当的情况。

  2.被害人实施有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3.被害人实施有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

  4.被害人有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行为或事实的。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669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