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什么意思

2024-01-03 0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意思是在战时故意制造谣言,动摇军心的行为。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一、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什么意思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手段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必须是在战时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的行为才构成本罪,而且,行为一经实施,便可构成本罪,并不要求有具体的危害后果。

  3.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

  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如果是以反革命为目的在战时造谣惑众的,应以反革命罪中的有关规定论处。

  二、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战时造谣惑众罪

  三、怎么区分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

  找法网提醒您,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区别如下:

  1.主体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

  2.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

  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558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