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定代理人的概念可以简要解释为什么

2023-10-05 12: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法定代理人的概念可以简要解释为代表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参加诉讼,常见的法定代理人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法定代理人和法定代表人的主要区别是两者代理权的来源不同、两者代表的客体不同等。

  一、法定代理人的概念可以简要解释为什么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是:如果被代理人是未成年人的,那么他的法定代理人就是父母。如果父母去世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就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亲属、朋友或者有关单位担任。

  二、法定代理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是什么

  法定代理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是:

  1.法定代表人的代理权来源于父母的权威和监护,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来源于职务的职能和职责。

  2.法定代表人所代表的客体是自然人,法定代理人所代表的客体是法人

  3.法定代理人只限于在诉讼过程中履行代理职责,法定代表人始终代表法人履行职责。

  4.法定代理人不能被其所代理的当事人进行更换,法定代表人可以被其所代表的当事人更换。

  5.法定代理人和其代理的自然人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两者存在着关系;法定代表人和其所代表的法人不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两者没有关系。

法定代理人

  三、法定代理人和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找法网提醒您,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区别:

  1.两者之间产生的根据不一样。法定代理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是固定的;诉讼代理人基于委托产生,是不固定的。

  2.被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法定代理人中被代理人是无、限行为能力的人。诉讼代理人的被代理人对行为能力没有限制。

  3.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预先规定好的,被代理人的监护人,父母、有责任的监护单位等;诉讼代理人广泛,如律师、公民、单位、亲友。

  4.权限范围不一样。法定代理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不受被代理人意思表示的约束(很多权利可以自己独立行使,如申请回避权、上诉权(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都有,例如,一审后被告人表示不上诉,法定代理人上诉,则二审上诉人是法定代理人,但需注明一审被告人是谁)。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641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