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应如何追究责任

2023-08-07 0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侵权责任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侵权责任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追究责任的方式是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信息包括了基本信息、设备信息等。

  一、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应如何追究责任

  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应如下追究责任:

  1.民事主体间的补救,个人信息权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权利人可以请求行为人令行为人停止侵害;

  2.民事赔偿或补偿,权利人可以根据权利人所受损害而主张损害赔偿

  3.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等;

  4.刑事制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

  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前款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按照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确定;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和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二、民个人信息的种类

  1. 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病历、生育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 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网咯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 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 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 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 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账号注册行为等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索赔的诉讼时效

  找法网提醒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索赔的诉讼时效是3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侵权责任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084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侵权责任法律师团,我在侵权责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