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欺诈罪的法律条文

2023-08-22 10: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事欺诈罪的法律条文是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认定为欺诈。民事欺诈行为不会被判刑坐牢,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一般就会让欺诈方赔偿所有的经济损失。

  一、民事欺诈罪的法律条文

  民事欺诈罪的法律条文如下: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民事欺诈行为会被判刑坐牢吗

  民事欺诈行为不会被判刑坐牢。民事欺诈属于民事案件,坐牢触犯的是刑法。找法网提醒您,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事欺诈罪

  三、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故意,按照法院的司法解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2.要有欺诈的事实。当事人除了有欺诈的故意,还必须有欺诈的事实存在。欺诈的事实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捏造虚假事实;二是隐匿真实事实;三是歪曲真实事实。

  3.须表意人因相对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所谓表意人陷于错误,不仅指表意人原本没有错误,因受欺诈人的如果相对人未受欺诈的情况下陷于错误,则不构成欺诈。

  4.须对方因陷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313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