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纠纷起诉期是多长时间

2023-08-20 09: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事纠纷起诉期是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时开始计算的,民事纠纷起诉流程是选择合适的管辖法院,接着需要向该法院提交起诉状。

  一、民事纠纷起诉期是多长时间

  民事纠纷起诉期是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民事纠纷起诉流程

  1.选择管辖法院

  一般来说,我国民事诉讼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则一般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找法网提醒您注意,在级别上,普通案件一般由基层法院(也就是区县级法院)管辖。

  2.提交起诉状

  起诉状应当写明诉讼参与人身份等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3.取得一定证据并在法官指导下出庭参加诉讼。

民事纠纷起诉期

  三、民事纠纷需要什么证据

  根据法律规定,证据有以下七种:

  1.书证。指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或表示的能够证明案件待征事实的书面材料。如:合同、票据、电报、文凭、书信等,书证应提交原件,如有困难,可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非原件书证,应提供原件线索或印证材料。

  2.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物证也应提交原物。如有困难,可提交复制品。

  3.视听资料。指能够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从电子计算机中提取的资料。

  4.证人证言。指知道案件中有关情况的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案情的如实陈述。

  5.当事人陈述。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6.鉴定结论。指人民法院指定鉴定部门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通过分析、检验、鉴别、判断作出的科学结论。如医学鉴定、文书鉴定等。

  7.勘验笔录。指勘验人员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标的物或者物证,进行现场勘查、检验、测量、绘图、拍照,并将情况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而制作的书面材料。

  勘验人员必须出示人民法院的证件,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或当事人单位派人参加,所作勘验笔录应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请参加人签名或盖章。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548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民事纠纷起诉期是好久
民事纠纷起诉期是三年的诉讼时效规定。我国法律规定了三种诉讼时效期间。 (一)普通诉讼时效 指除特别规定外,在一般情况下,法律对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所适用的诉讼时效期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二)特别诉讼时效 即对于受到侵害一些特殊的民事权利,有必要适用更长或者更短一些的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保护,法律因而作了特别规定。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四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 (三)最长诉讼时效 指法律对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最长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