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超过仲裁时效法院如何处理?

2022-11-19 07: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仲裁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仲裁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超过仲裁时效的,一般还不涉及法院如何处理,首先要判断仲裁时效是否有中断、中止的情形,若属于劳动仲裁的,在超过仲裁时效的情况下,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超过仲裁时效法院如何处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劳动仲裁争议不能由人民法院先行处理,只能先经过仲裁委员会的处理,劳动争议超过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了申诉的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例如,因地震、水灾、火灾等现象产生的或者因战争或其他类似的军事行动等社会现象而产生的情况。

  3.申诉时效届满还要查明有无申诉中止的情况。如果扣除中止时间后不超过申诉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

  二、仲裁时效的特征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其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利,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找法网提醒您,仲裁时效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仲裁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的,权利人不能通过仲裁程序强制追索。

  2.权利人的权利并不因仲裁时效的届满而消失。

  3.超过仲裁时效的,权利人仍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应予以受理,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驳回权利人的仲裁请求。

超过仲裁时效

  三、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1.法律根据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依据是《劳动法》。

  2.适用范围和对象不一致。诉讼时效广泛适用于民事法律关系,超过时效则丧失胜诉权,但权利并不消灭;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适应于劳动法律关系,超过时效则不再受理。

  3.性质和期限不同。诉讼时效是民事审判活动适用的期间,有普通诉讼时效3年、特殊诉讼时效、最长20年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裁决的法定期间,是带有劳动行政性质的期间。

仲裁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631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仲裁律师团,我在仲裁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如何处理超过20年的时效法院?
<p>   大家好,我是找法网特邀嘉宾律师:王文振 </p> <p>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中的胜诉权的法律制度。根据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p> <p>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是指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普通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p> <p>   同时,诉讼时效有中止、中断和延长的三种情形:1,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2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3、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指在诉讼时效期届满以后,权利人因有正当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把法定时效期间予以延长,但不得超过20年。 </p> <p>   可以以超过时效为由抗辩不还欠款。 </p> <p>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p> <p> <p>   法律依据: </p> <p>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 </p> <p>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p> <p>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p> <p>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p> <p>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p> <p>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p> </p>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