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意思表示的类型

2023-07-31 09: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包括在客观上可以认识到其表示的某种法律效果意思,在主观上表现为行为内心的行为意思。意思表示可以分为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对特定人或者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对话或者非对话的意思表示等类型。

  一、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包括了客观要件以及主观要件。

  1.客观要件: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2.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的意思。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存在明示形式、默示形式、第三人形式等表现方式,是行为人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在意思表现于外在的行为。

  找法网提醒您,意思表示公民在进行民事行为是必不可少的表达环节。

  二、意思表示的类型

  意思表示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的几种:

  1.根据是否须向相对人作出,分为: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

  2.根据相对人是否特定,分为: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3.根据相对人是否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

  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况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有以下的几种:

  1.虚假表示

  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指行为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做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

  2.伪装表示

  伪装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实的意思表示。如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与友人通谋制造假债权或虚伪让与财产。

  3.隐藏行为

  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例如甲欲赠乙一万元,恐家人反对,就伪书一万元的买卖合同。买卖是虚,赠与是实。

  4.错误

  错误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久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一致。

  5.误传

  误传是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471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联法条
  • [1]《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七条 >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