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最高法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

2022-06-21 08: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证据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证据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最高法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的相关规定为,最高院对于民事诉讼的起诉讲究的是证据,在进起诉的时候,要先准备所需的证据和材料,了解一下起诉的具体流程,向法院提交所需的相关证据。

  一、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规定

  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条人民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调查收集。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

  二、民事诉讼管辖法院

  不同情况下的管辖法院是不同的,需要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三、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哪些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他人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的人是第三人 。不以自己的名义,而以他人名义进行诉讼的人,如诉讼代理人,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虽然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但不受法院裁判约束,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如证人、鉴定人,也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因不同的诉讼阶段和程序而有所不同。在第一审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称原告、被告;特别程序中称申请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再审程序中,适用第一审程序的,称原告、被告;适用第二审程序的,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执行程序中,称申请人、被申请人。

  以上就是关于最高法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的相关介绍,对于民事诉讼的处理,大家要了解一下相关的处理流程,尤其是提前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证件,了解一下调取证据的方式,做好证据的保全工作,对此如果大家有不明白的,可以咨询一下找法网的律师。

证据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940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证据律师团,我在证据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联法条
  • [1]《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
  • [2]《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
  • [3]《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