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套房房产税是多少

2022-05-24 1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买房很多人都经历过,需要准备大笔的资金付首付款,还要准备按揭贷款材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房产税。那么首套房房产税是多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首套房房产税是多少

  (一)目前,契税实行3%~5%的幅度税率。实行契税幅度税率是考虑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现在各地经济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因此,各省人民政府可以在3%~5%的契税幅度税率规定范围内,按照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

  (二)但是首套房契税还是有一定减免优惠政策的,如果你真的想要按照购买首套房享受各种税费减免和贷款优惠,必须由购买首套房本人提出申请,凭借购房合同和身份证件,到所购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提交申请。各交易中心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出具首次购房证明。

  (三)契税:成交额×1—3%若买方是首次购房(包含夫妻双方)购房面积小于90㎡契税=成交额×1%购房面积是在90㎡至144㎡之间契税=成交额×1.5%购房面积是在144㎡以上(包括144㎡)契税=成交额×3%

首套房房产税

  二、房产税什么时候开始征收

  出租房的房产税缴纳: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的第二月开始;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出租、出借自建商品房的,则从房屋使用或交付的第二月起,缴纳房产税。个人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的,则从生产经营之月开始缴纳房产税。

  三、房产税怎么计算的

  房产税有两种办法计算:(一)从价计征的房产税,是以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房产税依据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缴税。(二)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依照房产余值从价计征的,税率为1.2%。从租计征房产税。1、从租计征的房产税,是以房屋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2、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3、对个人按照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首套房房产税是多少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房产税的缴纳标准与房屋的面积也是有关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644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首套房契税是多少
  首套房契税收多少家庭首套唯一住房如何确定  契税缴纳标准受购房者房产拥有情况和所交易房屋的面积影响。  契税是指在房屋产权发生转移或者变动的时候,由房屋产权承受人缴纳的一种财产税。在房产交易中,契税由买方缴纳,缴纳标准不同,缴纳税率依据购房者房屋拥有情况和房屋面积而定。具体的缴纳标准和房屋认定方法请看下文讲解。  契税收取标准  1、若购买普通住宅切该房屋是家庭的唯一住房:  ①户型面积≤90平方米,契税税率为房款的1%  ②90平方米<户型面积≤144平方米,契税税率为房款的1.5%~2%,税率减半征收;  ③户型面积>144平方米,契税税率为房款的3%~4%征收。  2、若购房者购买非普通住房、二套及以上住房(非家庭唯一住房)、商业投资性房产(商铺、办公写字楼、商务公寓等),均按照3%~4%的税率征税。  契税计算方式:  1、新房契税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2、二手房契税税额=税率×房地产评估价。  契税缴纳范围  缴纳范围:土地使用权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等。  ①以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  ②以房屋权属抵债;  ③以获奖方式承受房屋权属;  ④以预购方式或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房屋权属。  怎么确定是家庭唯一住房?  家庭唯一住房不一定是首套房。举例来说,若您(包括家人)购买了一套房子之后又卖掉,这是家庭内没有一套房子,再买房子就是家庭的唯一住房,可是再购买的房子就已经是二套房了,所以家庭唯一住房≠首套房。若是您对这个概念有疑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此次交易是否是家庭唯一住房:  1、在地税部门查询纳税人的纳税记录。  2、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证明材料。若纳税人对纳税记录有疑问,可以想户籍所在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请求出具纳税人家庭住房情况书面证明材料,从而进行确认。  3、纳税人写保证。若是以上两种方式仍无法进行确认,地税部门会要求纳税人提供书面诚信保证。  需要购房者注意的是,国家政策规定,契税税率在3%~5%之间,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情况,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调整,故而不同地区的契税收取比例会有所不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