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职务发明的概念

2022-03-14 17: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知识产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知识产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法律中存在着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这两个概念,但是很多人对于它的具体内容仍然是感到十分的疑惑,所以希望深入的了解它的概念。那么职务发明的概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职务发明的概念

  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人与其所在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劳动合同关系,在资本主义国家则表现为雇员和雇主的关系。在专利法中,这种关系集中体现为职工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问题,即职工完成的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的问题。原则上,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遵从“合同优于法律”的原则,即有关发明创造成果权归属问题首先应当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来解决。

职务发明

  二、职务发明包括哪些种类?

  职务发明创造分为两类:

  (一)一类是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1.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任务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二)另一类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仅仅是少量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且这种物质条件的利用,对发明创造的完成无关紧要,则不能因此认定是职务发明创造。

  三、如何判断一个发明是职务还是非职务发明?

  (一)以单位的业务范围来划分。即凡是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发明创造,均认为是职务发明。从单位的角度看,单位雇佣职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其业务,职工有义务为发展单位的业务而努力,因此,职工完成的一切在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行为均属于履行职务。

  (二)以完成发明创造是否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三)以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是业余时间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四)以单位是否立项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五)依照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范围作为划分标准。

  以上便是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找法网进行律师在线咨询。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职务发明的概念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知识产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587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知识产权律师团,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认为此发明为职务发明,A医院与B工厂签订专利转让合同。是否为职务发明
专利转让有很多好处,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本身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高,前景广阔,而专利权人本人没有能力将其开发成产品时,若该专利技术被有实力的企业或者个人相中,则可经双方协商之后转让。比如据统计著名的苹果企业除了每年技术研发费用在数十亿美元之外,也通过大量的企业兼并收购了大量的专利技术。据称其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是通过转让获取的。 科技项目这就有一点“中国特色”,一方面为了鼓励经济转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设立了大量的科技型项目,申报成功后企业将获得免税、现金奖励等一系列的奖励。而申报这些科技型项目的前提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另一方面我国每年申请的大量专利因为申请人的能力不足不能做成果转化,有供需关系就催生了这个市场的蓬勃发展。 个人职称评定很多科研人员或者高校老师,在评定职称的时候都有一定的专利要求。 企业评级某些行业评定资质的时候,会有专利方面的要求,而有的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自然需要通过技术转让来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升学、留学、留户口某些国内高校招收研究生,某些国外高校审核留学申请会因专利给予学生一定的加分,还有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对毕业生留户口也有专利加分的政策。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