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租赁合同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2022-04-03 07: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大家都知道,合同都是有期限的,随着大家思想观念的改变,租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租赁合同是比较特殊的合同,租赁合同期限我国法律也做出了严格的限制,租赁合同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租赁合同的效力在哪些方面?下面针对这几个问题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租赁合同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谈到租赁合同就必然牵扯到租赁合同的期限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租赁的具体期限,也可以不约定租赁物的使用期限,即订立不定期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由此可知,当事人订立租赁合同时约定的租赁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实在有超过二十年的必要,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届满之后续租。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租赁期限超过二十年的,并不是导致租赁合同无效,而只是超过的部分无效。对于约定了明确期限的租赁合同,到期后合同自然终止,承租人需返还租赁物,但是可以默示续租,即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而且出租人没有异议,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原先的租赁合同还是有效,但是此时合同变为不定期租赁合同。

  在合同形式上,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即租赁期限在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则视合同为不定期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

  二、可以提前解除租赁合同的情形

  (一)房屋出租人在下列情形中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1、房屋租赁协议到期,房屋出租人按约收回租赁房屋;

  2、协议未到期,出租人家庭人口增多,住房困难,可与承租人协商收回租赁房屋;

  3、房屋承租人确实另有住房,承租房屋长期闲置,不能物尽其用的;

  4、房屋承租人故意、或者过失将所租房屋损坏,改变房屋用途、拒绝修复或者赔偿的。

  (二)合同的法定解除情形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租赁合同需要登记备案吗

  (一)对于经营性用房来说,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出租人和承租人都一定要在30日内带着相关材料到房屋所在地的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二)对于住宅用房来说,暂时可以不登记备案,但为了有效保护承租人的权益,最好还是对房屋租赁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出租人同时将一房多租的情况;同样,出租人也面临着承租人非法将房子转租给别人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当事人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租赁合同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上文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租赁合同期限方面的知识应该都有了基本了解。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471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