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租赁合同印花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2022-01-20 14: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租赁合同印花税率是怎么规定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解答该问题,并带您了解“房屋租赁合同印花税什么时候交呢”和“融资租赁合同印花税税率”等相关拓展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租赁合同印花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按照税法相关规定,房屋租赁合同,应该按租赁合同记载金额的千分之一计算印花税。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购买印花税票自行贴花、并划线注销。

  (二)租赁合同如果只规定了月(或年、或日)租金标准而无租赁期限的,可在签订合同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

  (三)如果税金在五百块以上,或者要反复贴花的,去填纳税申报表。

  (四)两个立合同的人都要计算缴纳并粘帖印花税。

租赁合同印花税率

  二、房屋租赁合同印花税什么时候交呢

  (一)房屋租赁合同什么时候交印花税及方式?

  1.贴花法: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印花税票贴在应税凭证上,并在每枚税票与凭证交接在骑缝处盖戳注销或画销。纳税人需要通过贴花形式完税的,可到各区(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厅购买印花税票。(纳税人需要通过贴花形式完税的,可到各区(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厅购买印花税票。)

  2.采用缴款书代替贴花法:一份应税凭证应纳税额超过五百元的,应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用缴款书或者完税证完税,并将其中一联粘贴在凭证上或由税务机关在凭证上加盖完税戳记代替贴花。对已办理网上报税的纳税人,印花税可在省网报税系统的“纳税申报-其他-非核定税种申报(适用于偶然发生且税务机关未核定税种进行的纳税申报)”中进行申报。

  3.按期汇总缴纳法。同一种类应纳税凭证,需频繁贴花的,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的方式。汇总缴纳的期限为一个月。采用按期汇总缴纳方式的纳税人应事先告知主管税务机关。缴纳方式一经选定,一年内不得改变。

  4.代扣代缴法。

  (二)房屋租赁还需要交纳下列税:

  1.要向国家交房产税,出租方要按租金年收入的12%交纳房产税。

  2.印花税,租赁双方在办理租赁登记时应按租赁合同所载租赁金额的千分之一贴花。

  3.营业税,单位和个人出租房屋应按租金收入的百分之五交纳营业税,个人出租房屋月租金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免纳营业税。

  4.所得税,如出租方为企业,应交纳企业所得税;如出租方为个人,应交纳个人所得税。

  (三)所缴纳税费比率:

  1.营业税,按租金的3%收取。

  2.城建税,按营业税的7%收取。

  3.教育附加,按营业税的3%收取。

  4.地方教育附加,按营业税的1%收取。

  5.房产税,按租金的4%收取。

  6.个人所得税,按计算公式[租金-(1+2+3+4+5)]-N×10%收取。月租金在4000元以下时,N为800元;月租金4000元以上时,N为租金的20%。

  7.土地使用税,按每平方米2-8元收取。

  8.印花税,按租赁合同金额的1%收取。

  三、融资租赁合同印花税税率

  融资租赁合同,有立合同人按租赁金额1‰贴花缴纳印花税。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缴纳。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暂行条例》,具体征税范围如下:

  经济合同

  税目税率表中列举了10大类合同。它们是:

  (一)购销合同。

  (二)加工承揽合同

  (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四)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五)财产租赁合同。

  (六)货物运输合同

  (七)仓储保管合同。

  (八)借款合同

  (九)财产保险合同。

  (十)技术合同。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印花税还可以委托代征,税务机关委托经由发放或者办理应税凭证的单位代为征收印花税税款。印花税以应纳税凭证所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和凭证的件数为计税依据,按照适用税率或者税额标准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数额=应纳税凭证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凭证的件数×适用税额标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租赁合同印花税率是怎么规定的的相关知识,以及“房屋租赁合同印花税什么时候交呢”和“融资租赁合同印花税税率”等相关拓展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177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