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作品的保护期限

2021-12-25 09: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最新著作权法全文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最新著作权法全文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我们经常是会生成一个作品,或者是生产一个产品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产品都是有一定的保护期限的,不是一直都可以属于自己的,而且我们也不能够让我们的产品被别人锁随便使用。那作品的保护期限?以下由找法网编辑为您介绍内容。

  一、作品的保护期限

  著作权财产权的保护期,根据作品性质和著作权主体的不同,其保护期规定如下。

  1、作者为公民的期限

  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作者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期限

  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3、特殊作品的期限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及摄影作品,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以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这里的作者“身份不明”,多指作品因以假名、笔名、化名或者未署名发表,难以确定作者确定身份的情况。如在50年内确定了作者,则其著作权的保护期按所述之规定。

 作品的保护期限 

  二、演绎作品的含义是什么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1、改编,即指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行为。

  2、翻译,即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行为。

  3、注释,是指对文字作品中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4、整理,是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

  《著作权法》对演绎作品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演绎行为是演绎者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演绎创作所产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人,即改编者、翻译者、注释者、整理人享有独立的著作权。

  三、什么作品属于口述作品

  口述作品亦称口头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即赋诗词等以口头语言创作,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作品。

  口述作品是指用口头语言形式表现,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作品。例如,教师的讲课,人们在公众场合的即兴演讲,法庭辩论等。口述作品应当是口述的方式来创作产生的,用预先已有的文字作品加以口头表演的作品,诗歌或散文的朗诵,播音员的播音,相声或小品演员的演出则等尽管有口述的过程,但其口述并非创作的过程,创作在口述之前都已经完成了,因而不属于口述作品。

  口述作品的表达形式是不固定的,因此当发生著作权纠纷时,由于取证方面困难,确认口述作品是否存在将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因而难于做出司法裁决。因此英美法系国家大都不保护口述作品,而大陆法系国家的大都将其列为保护对象。虽然将“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即口述作品列为保护对象,但又规定各成员国得通过国内立法规定文学艺术作品或其中之一类或数类作品如果未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即不受保护。也就是说,该公约对口述作品的规定对其成员国来说是选择性的,是否保护由各国自行决定。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口述作品的著作权。

  作品的保护期限,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品实际上限定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应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以上便是找法网编辑为您找到的作品的保护期限的相关的内容。如果有其他的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最新著作权法全文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798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最新著作权法全文律师团,我在最新著作权法全文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