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销售5万元以上假货要判多久

2021-12-06 14: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其实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话也是需要有一定的识别假货的能力,因为在这个年代的话假货实在是太多了,国家的话也是一直在打压假冒伪劣产品,但打压的力度完全跟不上他们的生产速度。那么,销售5万元以上假货要判多久?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销售5万元以上假货要判多久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销售5万元以上假货要判多久

  二、假冒伪劣商品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为假冒伪劣商品:

  (一)假冒注册商标的;

  (二)假冒专利的;

  (三)盗版自制的;

  (四)假冒产地、厂名、厂址的;

  (五)假冒认证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名优标志、防伪标志等标志的;

  (六)不符合执行标准的;

  (七)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八)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而无生产许可证或者假冒生产许可证编号的;

  (九)国家明令淘汰的;

  (十)过期、失效、变质的。

  三、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一)客体方面

  侵犯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普通产品是指除刑法另有规定的药品、食品、医用器材、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电器等产品,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化妆品等产品以外的产品。

  (二)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关于伪劣产品的界定标准,在产品质量法规中有规定。

  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可具体分为以下四种行为:(1)掺杂、掺假。这是指行为人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掺入杂物或假的物品。(2)以假充真。这是指行为人以伪造产品冒充真产品,表现为伪造或者冒用产品质量认证书及其认证标志进行生产或者销售这类产品的行为。(3)以次充好。这是指以次品、差的产品冒充正品、优质产品的行为。(4)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上述四种行为属选择行为,即行为人具有上述四种行为之一的就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情节是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客观上所要求的内容。

  (三)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表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两类人。生产者即产品的制造者(含产品的加工者),销售者即产品的批量或零散经销售卖者(含产品的直销者)。至于生产者、销售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四)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行为人的故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内有意制造伪劣产品。在销售领域内分两种情况:一是在销售产品中故意掺杂、掺假;二是明知是伪劣产品而售卖。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销售5万元以上假货要判多久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小编提醒您,所以刑法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处罚是根据犯罪金额来确定的。涉案数额越大,刑罚就会越严厉。因此,建议当事人以及亲属尽早聘请律师进行辩护,尤其是在侦查阶段。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354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