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移

2021-10-31 1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婚姻家庭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离婚案件当中,总伴随着孩子抚养权的问题,通常,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谁,孩子的户口就跟谁走。如果小孩未满18周岁,需要父母代为办理户口的迁移,若年满18周岁,可单独立户,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移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父母离婚,孩子判给谁孩子的户口就跟谁。如果孩子归父或母一方抚养,这一方需要把户口迁出的,孩子的户口页跟随迁出,如果这方户口不动的,由另一方迁出,那么孩子的户口就不需要迁出。

  (一) 如果父母双方协议离婚的,需要带的材料是:

  1、 到民政局领取离婚证。

  2、 孩子已上户口,要办理户口迁移的话,只需要将小孩的户口本、出生证、夫妻户口本到夫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请迁出。

  3、 如果孩子还小,没上户口,需要离婚证,婴儿《出生医学证明》。《生育证》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婴儿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等材料,到有孩子抚养权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户口。

  4、 据离婚证所载明的孩子归属内容,到需要迁入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迁入证明信,同地派出所申请准迁入证明(在居委会的证明上盖章)。

  5、 准入地的证明,到孩子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籍迁移证》。

  6、 迁移证到入户的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二) 如果父母视起诉要法院离婚的,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1、 离婚判决生效证明书。

  2、 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拿着户口本到迁入地办理准迁证明。

  3、 持准迁证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签署同意迁出意见书,在将准迁证交给迁入派出所即可。

 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移 

  二、确定子女抚养权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一)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对于如何界定“双方的具体情况”,则要会同个案的情况予以综合仔细的考量,但总的原则是,在处理子女抚养问题时,应当优先考虑子女的利益,从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进行判决。

  (二)《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其中第3条规定了其抚养权可予优先考虑情形:“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三)从心理学角度看。相关研究发现,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特别是婴幼儿,健康成长所需的最重要的条件,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婴幼儿初到人世,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完全依赖抚养者。和抚养者形成依恋,是其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的必要条件。孩子跟随与一方时间较长的,有很深感情的,如果突然变更抚养,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应当从保护未成年人心里健康这个大的原则出发来判定,把孩子的同父母一方的感情基础作为第一考虑因素,避免让未成年人尤其是5-10周岁的儿童遭受二次伤害。

  三、抚养费的支付方式有哪些

  在抚养费的数目确定后,涉及到一个如何履行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一次性给付

  对于这种给付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因人们经济收入有显著的增加,工作调动甚为频繁,也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在法院判决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费的,往往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份当事人所接受。

  (二)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

  定期给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

  一次性给付或以物折抵一般是以十八周岁为底线,即具体数目是按月或年的抚养费的数额乘以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计算总数一次性给付完毕。子女抚养费发生法律效力之后,由于生活具有变动性,在父母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及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以提起要求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移”的相关法律知识,父母在离婚之后未成年子女的户口可以迁走也可以不迁走,具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协商确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婚姻家庭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921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婚姻家庭律师团,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