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多久出结果

2021-12-02 10: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仲裁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仲裁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确认劳动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仲裁庭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仲裁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接下来就跟随找法网小编一同来了解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多久出结果。

  一、劳动仲裁结果多久出来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15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

  对待请示待批,工伤鉴定,当事人因故不能参加仲裁活动,以及其他妨碍仲裁办案进行的客观情况,应视为仲裁时效中止,并需报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仲裁时效中止不应计入仲裁办案的时效内。

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

  二、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都有哪些法律依据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 招聘 “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2)、(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3、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

  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4、建筑施工、矿山 企业 等用人单位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主要是根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存续关系做确定。一般劳动合同、劳动花名册、工作证都可以认定为这种关系的建立,劳动者只要能够证明以上文件证实有效,我国相应的劳动仲裁部门都会予以支持的。

  三、确认劳动关系裁决书

  原告高xx,系原xxxxxxxxxx业主。

  被告王xx。

  原告高xx与被告王某确认劳动关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2月27日立案受理后,由代理审判员xx独任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高某诉称:王某系高某父亲xx雇佣的雇员,与xx租赁部无关。王某提供的证人陈某甲等人均为xx的雇员。xxxxx部的牌子挂在xx的仓库的一个房间里,是为了方便有关部门的检查,xxxxx部的注册地址虽与xx的仓库一致,但xxxxx部并未在该场所实际经营,xx租赁部并无实际经营地址,没有员工、设备以及办公场所。请求法院确认原xx租赁部与王某之间并无劳动关系。

  被告王某辩称,其系xxxxx部员工,其所提供的证人陈某甲已经经过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确认为xxxxx部的职工,王某与其身份一致,请求法院确认2012年10月20日王某与原xxxxx部存在劳动关系。

  经审理查明,2012年12月20日,王某驾驶无牌电动自行车与xx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王某不负该事故责任。2013年12月9日,xx市公安局惠山分局xx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曙xxxxx区有纠纷,经处警:系王超与其父亲王某至xxxxxx厂内要求厂方出具王某2012年在厂里上班的证明,因王某在2012年下班时间在厂门口发生车祸,与厂内有纠纷,后告知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后,王某向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确认2012年12月20日与原xxxxx部之间存在劳动关系。2014年2月10日,仲裁委作出惠劳人仲案字(2014)第129号仲裁裁决书,确认王某与原xxxxx部于2012年10 月20日存在事实劳动关系。2009年8月4日,xxxxx部开业核准。2014年2月21日,xxxxx部由企业直接申请注销。为证明王某与原xx租赁部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王某提供了:

  1、陈某甲出具的证明以及王某的代理人xx与陈某甲的通话记录一份,证明陈某甲与赵某是xxxxx部的工友,经质证,高某(原xx租赁部业主)对真实性不予认可,认为陈某甲是xx的雇员,当时陈某甲出了交通事故后碍于情面,以xx租赁部的名义给其出具了误工证明,是为了方便其处理交通事故。

  2、提供赵某的视频两份,经质证,高某(原xxxxx部业主)对真实性不予认可,以赵某在庭审中的陈述为准。

  3、赵某的证人证言一份,赵某陈述“其经人介绍给xx干活,后建立了xxxxx部,2012年3月其介绍王某到xxxxx干活,平时都是xx负责管理以及发放工资,其与陈某甲所做的工作是一样的,xx租赁部的牌子挂在仓库里面的一个房间里”,经质证,高某(原xx租赁部业主)认为赵某并非xx租赁部员工,而是xx的职工,王某认为证人证言证明了其系xx租赁部员工。

  4、陈某乙的证人证言一份,陈某乙陈述“其本人、王某、赵某均为xx租赁部员工,平时由xx负责管理并发放工资,厂牌挂在租赁部里面的一个房间里”,经质证,高某(原xx租赁部业主)认为证人证言只能证明其为xx职工,王某认为其证言与赵某证言相互印证。

  5、xx租赁部设立登记时,提供工商部门的租赁协议一份,证明xx所述的仓库实际是xx租赁部租赁的,经质证,高某(原xx租赁部业主)陈述,当时虽然是以xx租赁部名义租赁的,但是是由xx办理的,该租赁协议仅仅为了登记申请使用,实际租赁人以及使用人是xx,xx租赁部没有员工也没有实际经营场所。为证明王某与xx租赁部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高某(原xx租赁部业主)提供xx证人证言一份,xx陈述“王某、赵某、陈某乙、陈某甲均为其雇佣的工人,工作内容都是是搬运钢管以及对钢管进行维护。陈某甲出交通事故后碍于情面以xx租赁部名义给其出具了误工证明,陈某甲后来与xx租赁部的纠纷实际是由xx进行赔偿的。因为与高某系父子关系,所以xx租赁部的注册经营地使用了xx租赁的仓库的地址,但实际使用人是xx。高某的xx租赁部适用的建筑设备有时候用xx的,有时候去外面租别人的。xxxxx的牌子挂在xxxxx租赁的仓库的办公室里,是为了讨吉利用的。”

  经质证,王某认为虽然平时由xx进行管理,但是其工作地点在xxxxx部,应为xxxxx部员工,高某使用的设备也是xxxxx存放在仓库里面的设备。经王某申请,本院依法调取了:

  1、无锡市公安局xx派出所警情说明一份;

  2、仲裁委仲裁员章若丹谈话笔录一份,章若丹陈述“陈某甲2011年7月20日来仲裁委申请确认与xx租赁部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后经仲裁委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于2012年12月24日终止……”;

  3、陈某甲交通事故案件中原xx租赁部为其出具的误工证明一份。经质证,王某对上述证据无异议,高某对证据真实性无异议,但是王某上班地点虽与xxxxx部一致,但其实际是xxxxx的职工,仲裁调解的表态并不能代表陈某甲实际与xxxxx部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误工证明也是碍于情面出具的。上述事实,由仲裁裁决书、录音材料、交通事故认定书、误工证明、个体工商户登记信息、租赁协议、警情说明、证人证言及当事人的陈述等证据在卷佐证。

  本院认为,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王某工作的地点为原xxxxx部的注册经营地,该仓库内办公室中悬挂有原xxxxx部的名牌,工作的内容为建筑材料钢管的维护及搬运,曾在该处做同样工作的陈某甲经仲裁委调解与原xxxxx部就工伤赔偿达成调解协议,王某主张其与原xxxxx部于2012年12月20日存在劳动关系,本院予以采信。高某主张王某、陈某甲等人均为xxxxx的雇员、xx租赁xxxxx部并无员工及办公场所,与上述证据相悖,本院不予采信。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规定,判决如下:

  一、确认2012年12月20日王某与原xx租赁部存在劳动关系。

  二、驳回高某(原xx租赁xxxxx部业主)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5元,由高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根据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向该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

  代理审判员:xxx

  xx年xx月xx日

  书记员:xxx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多久出结果等相关法律知识。只要劳动者提供的证据确凿,案件也简单的话,一般在半个月内可以完成仲裁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仲裁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731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仲裁律师团,我在仲裁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