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告到什么地方

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债务到期不及时清偿债务的,债权人有权到人民法院进行起诉,之后人民法院就就会下达传票给被告,要求其在特定的时间出庭。下面找法网小编整理了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告到什么地方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一、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告到什么地方

  欠款不还的,第一,你有权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偿还欠款。建议积极起诉,债务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应给对方一个宽限期,诉讼时效从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三年期满后,在诉讼过程中将会丧失胜诉权(即债权不受到法律保护),所以必须注意诉讼时效。依照上述情况,你向对方主张偿还欠款还在诉讼时效内。

  第二,可以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立案,应准备起诉状、支持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欠条等)。立案之后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开庭进行审理。可以在人民法院的调解下达成和解、调解,达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判决。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为六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期限为三个月。

  通常情况下,法庭传票要求答辩人在指定期限内向法庭提交文件作出回应,或在部分民事案件中,该答辩人可以仅在法庭传票中指定的特定日期到庭参加法庭听证审理,同时答辩人也可选择对法庭传票不作任何回应,即任由法庭下达缺席判决,但其需要承担输掉该诉讼的风险。

  二、老赖欠钱不还怎么起诉

  1、准备证据材料;

  2、起诉;

  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起诉,需要带身份证、起诉书、证据材料等。

  3、法院受理:

  (1)在5日内送达起诉状副本给被告,被告15日内提出答辩,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2)告知原被告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3)审阅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4)当事人的追加。

  4、开庭审理:

  (1)时间:答辩期届满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后进行。

  (2)程序:开庭3日前用传票通知当事人,用通知书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

  (3)确定开庭日期:开庭前3日发布公告,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地点。

  综上所述,人们将钱借给他人,遇到老赖不还的情况,债权人应当尽快走法律程序,向法院起诉,在起诉之前可以去申请财产保全,要求法院冻结老赖的财产。如果法院判决后,老赖还是拒绝执行,债权人还能去申请强制执行,严重的话能发起刑事自诉,按照拒执罪追究老赖的刑事责任。

  三、借款纠纷的举证责任

  1、债权人承担何种举证责任

  在借贷纠纷案件中,原告作为债权人行使债权请求权,应该主张其请求权成立并已经届期,为此其应该向法院提供其权利发生并已经届期的法律要件事实成立的证据。由于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义务履行有先后顺序,债权人主张合同的权利的发生,其应该为两个要件事实的成立负举证责任,一个是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一个是其已经履行了合同的义务。

  2、债务人应如何举证

  债务人抗辩的种类很多,其有可能对债权人所提供的证据主张证据本身有问题,这时债务人应当提供针对债权人所提交的证据的反驳证据;如果债务人主张债权人的权利受到妨害,或者受到制约,或者已经消灭,其应该就权利妨害法律要件、或者权利制约法律要件、或者权利法律要件负举证责任;当然,债务人还可以提出反证,证明债权人所主张成立。如果债务人没有上述主张,则债权人不承担举证责任。

  3、时效中断的证据是否在举证时限内提交

  法律限定了原告提出诉讼请求的时间,但是并没有限制被告提出抗辩的时间,虽然有司法解释规定被告在答辩期内提交书面答辩状归属于义务,但是并没有规定“答辩失权)的法律后果。如债务人在一审过程中没有主张时效问题的抗辩,时效是否超过法院不予审查,债务人的其他抗辩又不成立,于是一审法院判决债务人败诉。债务人经过咨询,发现了债权人的诉讼时效已经超过,其又以一审的证据为基础以诉讼时效超过为理由提出上诉,由于法律没有限制债务人抗辩的时间,二审法院应当对此进行审查。在审查的时候债权人主张时效曾经中断,该主张是针对任务人新主张的主张,就该主张债权人会提供证据予以支持,此时债务人往往又会以债权人的证据不属于新证据且已经超过举证时限为由不予质证,法院此时若强行质证又苦于没有法律依据。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告到什么地方的全部内容。欠钱不还的,债权人有权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偿还欠款,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601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