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

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继承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继承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遗产纠纷是最常见的家庭纠纷之一。涉及到遗产纠纷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利向法院提起遗产纠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作出最公正的判决,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是怎样的?感兴趣的话和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

  1、立案起诉阶段诉讼的开始是要先到法院立案,立案通过后书记员才能排期和确定开庭时间。立案时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

  (1)整理资料和证据:立案前需要先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包括原被告的个人信息资料和相关的继承诉讼证据,例如遗嘱公证书、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和赠与扶养协议等等。

  (2)书写和递交起诉状。

  2、庭审阶段立案通过后,法院会发送传票,传票中会记载开庭的时间以及原告提供的各项起诉材料,供由被告参考并提出质证意见。在庭审期间,双方可就针对证据的效力、证据的证明能力以及证据是否真实合法等进行法庭辩论。甚至有和解意愿的,可以当庭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和解.

  3、诉讼执行阶段庭审结束后,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了判决,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提出异议或者是上诉的,该判决生效。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仍拒不履行,原告可向法院提出申请强制执行。

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

  二、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遗产继承诉讼期限即继承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这就是说,继承人一旦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并且在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三年内必须行使,否则就将失去法律的保护。

  三、遗产继承诉讼超时效会怎样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继承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当事人,继承遗产后,却迟迟没有分割,到20多年后分割时,产生纠纷,这种情况并不完全过了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对继承的接受和放弃作出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找法网小编搜集整理了关于“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及其相关问题的资料,希望读完之后能对您有所帮助。遗产继承纠纷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要注意诉讼的时效,超过时效的可能会导致败诉。您对此还有疑问的,欢迎在线咨询找法网律师。

继承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148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继承法律师团,我在继承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