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中国银监统计资料表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10.43%。尽管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但上述数据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

  中国银监统计资料表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10.43%。尽管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但上述数据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其特殊性。成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用环境不佳。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薄弱,部分企业经营者信用观念淡薄,往往将贷款挤占挪用,或利用改制、破产、兼并、多头开户等手段千方百计逃避银行债务。一些地方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不少官员缺乏大局观念,只考虑地方、部门利益而置银行于不顾,暗地里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开绿灯。同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致使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惩处、打击不力,助长了“失信毁约”的蔓延。(2)借款中小企业缺乏偿还能力。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于国有银行,中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中的许多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下,包袱过重、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等原因,经营效益持续大幅下滑,无力偿还债务。(3)商业银行治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在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对银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4)内部管理存在严重缺陷。一是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多数银行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二是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定性、静态、局部的分析多,定量、动态、全局分析少,难以对贷款风险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无法确保借贷决策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三是贷款管理机制落后,擅自放宽贷款条件,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贷后管理不严、对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不断产生新的不良贷款。(5)信贷管理、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商业银行现有人员素质与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合格的高素质信贷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不足,急需配备充实懂技术、擅专长、多领域的综合人才和操作人才,以保障信贷工作的正常开展。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249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