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海医改===绝非重走老路

2013-10-30 10: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2011年1月28日,上海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试点,医联体改革,前提是市民自愿选择,不会强制签约,市民签约后仍可到医联体外的医院自由就诊。

  日前,上海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试点。有市民感觉,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有点类似于过去的公费劳保定点医疗,手持一张医保卡自主择医的便利是否会因此受损?

  卫生管理部门和专家明确表示,上海医改绝非重走老路。医联体改革,前提是市民自愿选择,不会强制签约,市民签约后仍可到医联体外的医院自由就诊。这项创新举措,根本目标是通过医联体带来的多种便捷和实惠,引导市民“社区首诊、分级就诊”,进一步优化就医秩序,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破题。

  就近看病更放心

  长期以来,申城医疗秩序不尽合理。市民习惯“小病大看”,即使三级医院排长队也蜂拥而至,关键在于对社区医疗水平“不放心”。

  “探索成立医联体,首要目标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成立医联体后,三级医院和社区中心成了一家,大医院的技术和专家就能真正下沉,社区医生也能方便地到大医院实践,为实现医改“基层、基本、基础”的导向提供保障。

  领衔沪上首家医联体的瑞金医院,已经开始启动专家到社区的具体方案。副院长胡某某说,过去也有专家到社区看门诊,但没有明确要求,没有形成制度,显得蜻蜓点水。

  组建联合体后,区域内医院的相关学科上下全程贯通,社区医疗也成了三级医院的分内事,下社区将制度化、常态化,“可以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天都将有瑞金专家的身影,与全科医师‘专全结合’,联合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 ”

  医联体还将建立统一的检验中心和影像诊断中心。这意味着,市民在社区做检查或摄片,将有大医院专家在后台分析数据、辨析病理,借助信息化手段,“首诊在社区”有望充分实现。

  转诊渠道更通畅

  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双向转诊理应成为各级医院之间的连通桥梁。但由于市区两级行政管理分割,更因为医保额度、医院收益的考量,双向转诊一直以来转动不灵,尤其是下转病人,要么大医院不放,要么小医院不收,难上加难。

  “组建联合体后,双向转诊可以大大通畅。 ”卢湾区卫生局局长赵某某说。根本原因,在于过去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医保额度将探索以联合体为单位预付,各个医疗机构的份额,由共同组建的理事会统筹决定,联合体单位间“利益与行动拧成一股绳,分工明确,三级医院救治、二级医院康复、社区护理全程衔接”。

  据透露,“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内,将试行鲜明的分层治疗模式。对签约市民,一般慢性病常见病首先在社区就诊,并视情转诊至上级医院相应专科,突发的不危急生命的急诊主要由二级医院负责,瑞金医院则将大幅提高门诊的预约率,原则上签约病人要看门诊,须先从下级医院转诊。 “以病人为中心,各级医院分工协同,落实功能定位,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民也可省下重复检查、重复就医的花费。 ”

  分级诊疗的原则,在市民签约时会明确告知,考虑到市民长期以来的就医习惯,还会设置一个过渡期。与此相应,医联体的各项资源都将向签约病人倾斜。比如,签约市民在社区中心甚至社区医疗站点,就可直接预约大医院的专家门诊和大设备检查,凭预约单直接去大医院,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再排长队。“非常紧缺的住院资源,也将是签约病人适度优先。 ”胡某某说。

  “软签约”保障选择权

  管理部门和专家反复强调,医联体不是重复过去硬性规定的劳保医院、定点医疗的模式。“医联体的签约是一种‘软签约’,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签约或不签;即使签了约,也能自由到其他医院就诊,没有任何限制。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联合体内的医院,对非签约病人,也将完全按照过去的接诊规范。“医联体试点不会减少市民现在享有的便利,而是做增量,给签约病人更多实惠和便捷。 ”比如,除了诊疗、住院的绿色通道,医院还会为有需要的签约病人主动联系联合体之外的特色医院专科,帮助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联合体的建立,对加强社区预防将起到良好推进作用。 ”赵某某说,试点医保区域总额预付,一方面督促医院合理医疗自觉控费,一方面也鼓励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慢性病预防都将成为大医院的工作重心,从而为社区“治未病”带来先进的人力技术资源。

  市卫生局表示,“医改事关民生,涉及多方利益,不能一蹴而就,本市将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寻找到解决矛盾的具体办法和规律,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联体,最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686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