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疑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大学!冒名顶替是违法还是犯罪行为?

2018-11-28 13: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常言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高考也就成了许多寒门学子奋斗的对象,但我们总能在网上看到许多冒名顶替的事件发生,近日就有一女子网曝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大学,那么冒名顶替是违法还是犯罪行为?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

  1993年7月下旬,黄海霞的名字出现在河南省许昌师范学院的新生录取名单上,显示考生黄海霞498分,被许昌师范学院录取。不过,黄海霞本人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黄海霞称,堂姐黄风玲冒名顶替自己上了学。

  2010年,长葛市公安局出示的《公安机关处理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显示,“黄风玲不存在顶替黄伟霞户口的问题,但存在顶替黄伟霞在官亭职中的学籍档案问题。”此事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热议。

  2018年11月25日,黄风玲的一位亲戚告诉记者,1993年的黄风玲是复读生,而堂妹黄海霞辍学,为了考师范院校,才顶替了她的学籍档案,但“学籍问题是长辈们商量好的”。25日晚,长葛市教体局通报称,市纪委监察委已先期介入调查,并成立了由市纪委监察委、公安、教育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处理。

  那么冒名顶替是违法还是犯罪行为?

  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所窃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实际上是盗用他人身份名义,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个身份信息。故在刑法上,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台湾刑法有顶替罪,是针对顶替人犯的),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在民法上,应当认定为侵犯个人身份权(包括并不限于姓名权、受教育权,还包括其他各种身份权,譬如银行贷款名义、个人信用等),被侵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身份、恢复真正身份,赔偿损失等。冒名者所获得各种国家许可,譬如公务员资格、教师等,是欺诈取得,应予以撤销。

疑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大学!冒名顶替是违法还是犯罪行为?

  冒名顶替案的性质可分三个层次。在民法层面,冒名顶替无疑侵犯了被冒名人的姓名权;在刑法层面,如果利用冒名顶替从事诈骗活动,则可能上升为犯罪行为。

  姓名权的侵权表现有哪些?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

  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

  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在小编为您介绍的上述案件当中,虽然当事人黄海霞一直主张户口被二伯动了手脚,学籍还被大伯的女儿(黄风玲)顶替,但是黄风玲本人对此作出回复:只是顶替了堂妹的中学学籍(应届生)获取报考资格,然后自己凭成绩考取许昌师范,那么在这其中到底是谁在说谎?让我们静待最后的调查结果。此外,冒名顶替一般是承担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民事责任,但是严重的话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上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900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