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人身损害中的司法鉴定知多少

2016-02-03 16: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生活在现代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遇到危险是难免的。据相关统计,车祸危险概率1/12,受伤危险概率1/3,死于突发事件危险概率1/2900,这种种伤害,必然会造成程度不等的经济上的损失。

  下面,李玉红律师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个真实案件,为您详解人身损害中的司法鉴定。

  交通事故受害,如何进行司法鉴定

  2013年6月30日,59岁的李某无证驾驶两轮摩托车,由东向西行驶左转弯在大肇路2公里前200米交叉路口处,与由南向北行驶的一辆大客车相撞,致使李某当场受伤。

  随后,李某被送至大庆油田总医院急救,住院54天,治疗开放性­内损失、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底骨折等多种因交通事故受到的伤害。为此,仅医疗费用就花费132953元。

  出院后,因为久久不去的病痛与后续赔偿问题,李某与大客车车主产生严重争议,于是,当年12月26日,李玉红律师代理李先生某一纸诉状将对方和对方承保的交强险公司告上法庭。

  为了明确最终的赔偿金额,在庭审中,李玉红律师通过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法院提出对李某进行司法鉴定。要求鉴定的事项有五项:一、伤残程度;二、医疗终结时间;三、护理时限及护理人数;四、营养时限;五、后续治疗费用。

  针对李某的申请,人民法院委托黑龙江省众维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并给出司法鉴定意见书。该鉴定中心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国家标准,参照《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操作指南与实务研究》,认真地对李某进行检查和鉴定,并最终给出鉴定意见。

  据此,李某增加了11万余元的诉讼请求。最终通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该案已经终结,李某最终拿到了相应的赔偿金。

  雇佣工作受伤,如何进行司法鉴定

  56岁的张女士则更不幸,2012年10月份,她从克山老家来大庆,在一家公司的建筑工地上干力工,在工作中从跳板上掉下来,当日被送到大庆龙南医院急救,花去医疗费1800余元。

  虽然医疗费用不高,但是,经医院诊断,她的胸十一、十二椎体压缩性骨折,腰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她治疗过程中,雇主态度极为恶劣,不但没有支付医疗费用,而且,相互间推诿责任。不得已,在2013年8月份,张女士起诉至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在庭审过程中,李玉红律师代理张女士申请进行司法鉴定。要求鉴定的事项有四项:一、伤残程度;二、医疗终结时间;三、护理时限及护理人数;四、后续治疗费用。2013年4月6日,鉴定部门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国家标准,评定张女士为捌级伤残,同时,对医疗终结时间和护理时限进行评定,但是,没有支持其后续治疗费用。

  据此,张女士相应地增加了诉讼请求,依法向雇主维权。

  详解人身损害中的司法鉴定

  为什么同样是人身受到伤害,申请鉴定的事项不同,而且,鉴定机构适用的法律也不同呢?

  对此,黑龙江欲凌律师事务所李玉红律师解释道,司法鉴定中,人身伤害情况鉴定和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鉴定是最常见的两种鉴定。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司法鉴定广泛应用于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亲子鉴定、书画鉴定等领域。司法鉴定通常包括:法医临床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刑事技术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问题鉴定等。

  其中,人身损伤程度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等都是“法医临床鉴定”的主要内容。所以,“法医临床鉴定”俗称活体损伤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是指运用法医临床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

  因为交通事故受害与雇佣劳动受伤,所适用的法律不同,所以,其适用的鉴定标准不同。而且,每个受害人所受伤害程度不同,导致其主张的鉴定项目数量不同。比如:伤情较重,需要后续治疗的,必然要进行后续治疗费用的鉴定。再如:医嘱需要加强营养的,也需要进行营养费用的鉴定,这些情况都导致个体鉴定项目差异较大。而且,由于鉴定需要交纳鉴定费用,每个鉴定人在鉴定前都会根据自己的伤情,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鉴定,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支出。所以,这也导致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案件,每个受害人所要求鉴定的项目也差异较

  最后,李律师提醒,要想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权益,建议每位受害人在诉讼前,请教专业律师的指导,再确定具体的鉴定项目。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当事人均化名)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590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