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周云卿律师
浙江-宁波
从业11年 高级合伙人律师
4
好评人数
70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敲诈勒索罪相关法律法规
更新时间:2020-02-10

《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修正案(八)》

相关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0

第一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第二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三条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

第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五条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六条敲诈勒索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认定为犯罪的,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过错的,根据被害人过错程度和案件其他情况,可以对行为人酌情从宽处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七条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八条对犯敲诈勒索罪的被告人,应当在二千元以上、敲诈勒索数额的二倍以下判处罚金;被告人没有获得财物的,应当在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判处罚金。

第九条本解释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11号)同时废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

第六条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

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九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条本解释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髙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1337

六、关于罪名的适用问题

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并实施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敲诈勒索、妨害公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4.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高检发释字〔20141

以暴力、胁迫手段强迫他人借贷,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强迫

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以强迫交易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借贷为名采用暴力、胁迫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或者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以抢劫罪或者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2014417

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181号(见第二百九十四条)

四、依法惩处利用软暴力实施的犯罪

17.黑恶势力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有组织地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侵犯入身权利、财产权利,破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构成犯罪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相关规定处理:

1有组织地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扰乱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使他人产生心理恐惧或者形成心理强制,分别属于《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恐吓、《刑法》第226规定的威胁,同时符合其他犯罪构成条件的,应分别以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定罪处罚。

《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间题的解释》第2条至第4条中的多次一般应当理解为2年内实施寻埤滋事行为3次以上。2年内多次实施不同种类寻衅滋事行为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有组织地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扰乱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同时符合《刑法》第274条规定的其他犯罪构成条件的,应当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同时由多人实施或者以统一着装、显露纹身、特殊标识以及其他明示或者暗示方式,足以使对方感知相关行为的有组织性的,应当认定为《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五)项规定的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

采用上述手段,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当依法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雇佣、指使他人有组织地采用上述手段强迫交易、敲诈勒索,构成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的,对雇佣者、指使者,一般应当以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论处。为强索不受法律保护的债务或者因其他非法目的,雇佣、指使他人有组织地采用上述手段寻衅滋事,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对雇佣者、指使者,一般应当以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论处;为追讨合法债务或者因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而雇佣、指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仍继续实施的除外。


参考

1.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确定敲诈勒索罪数额标准的通知》浙高法〔2013150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四千元以上、八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关于印发〈全省法院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浙高法刑二〔20051

十四、抢劫罪与绑架罪、敲诈勒索罪的区分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主要有以下区别:1威胁的内容、实施方式及可能实施的时间不同。抢劫罪的威胁是当场直接向被害人发出的直接侵犯人的生命健康的暴力威胁,暴力威胁的内容一般要在当场予以实施;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是对被害人公开实施,也可以是利用书信、通讯或他人转达的方式间接实施,威胁内容除暴力之外,也可以是毁人名誉、揭发隐私等,一般系将来某个时间将所威胁的具体内容加以实施;2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同。抢劫罪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只能是当场;而敲诈勒索罪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既可是当场,也可是将来。

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部分罪名定罪量刑情节及数额标准的意见》浙高法〔2012325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不满二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敲诈勒索残疾人、老年人、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

2以危险方法制造事端,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敲诈勒索,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3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勒索他人财物,后果严重的;

4导致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精神失常的;

5敲诈勒索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者其他正常工作的;

6严重情节的其他情形。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敲诈勒索残疾人、老年人、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2以危险方法制造事端,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敲诈勒索,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3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勒索他人财物,后果严重的;

4导致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精神失常的;

5敲诈勒索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者其他正常工作的;

6特别严重情节的其他情形。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