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周云卿律师
浙江-宁波
从业11年 高级合伙人律师
4
好评人数
70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抢夺罪相关法律法规
更新时间:2020-02-10

《刑法》:

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修正案(九)》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相关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5

第一条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尚人民检察院批准。

第二条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四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

(五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

(六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七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八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九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

(十)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第三条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一导致他人重伤的;

(二导致他人自杀的;

(三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百分之五十的。

第四条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一导致他人死亡的;

(二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五十的。

第五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行为人系初犯,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

第六条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一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

(二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

(三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第七条本解释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18号)同时废止;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58

十一、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

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下简称驾驶车辆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

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

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5

第六条《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参考

1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确定抢夺罪数额标准的通知》浙高法〔201476

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二千元以上、六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抢劫、抢夺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浙公通字〔200922

四、准确把握两抢犯罪的证据规格

坚持以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以犯罪事实为裁判依据的原则,依法从重从快起诉、审判两抢案件。

(一确实未能追缴到赃物,犯罪嫌疑人也否认犯罪行为,但有被害人的陈述和目击证人指证,且目击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没有利害关系,被害人陈述与证人指证能相印证的,可以认定作案事实的存在;

(二犯罪嫌疑人虽否认作案,但从现场或其身上、住所搜缴到赃物,且被害人陈述或证人指证能与物证相印证的,可以认定作案事实的存在;

(三团伙犯罪案件中,虽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但根据现有证据可认定犯罪,可先行追究已归案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抢劫、盗窃、诈骗、抢夺借据、欠条等借款凭证是否构成犯罪的意见》浙高法〔200210号(见第二百六十三条)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