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李京蔚律师
江苏-南京
从业1年 主办律师
0
好评人数
90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哪些情形会导致原告败诉?
更新时间:2010-07-28

原告败诉,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原告所诉事项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或者应以甲的名义起诉而以乙的名义进行(如应以分公司名义起诉,却由总公司名义出现或者应以总公司名义起诉,却由分公司名义进行)。
   二.告错了对象。有的案件,涉及了众多对象,各对象的法律地位并不相同,有的可能只作第三人处理,有的可能与案件并无实际利害关系。
   三.超过诉讼时效,丧失了胜诉权。有些单位或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或由于疏忽管理,本应在诉讼时效之内行使诉权,却寄希望通过协商,且久拖不决,而忘记了固定协商过程中的证据,诉诸法院后,被告矢口否认曾经协商过,结果因原告举证不能,当然败诉无疑。
   四.管辖不清。明明约定了仲裁,原告却提起诉讼;或者应提起诉讼,却要 " 诉诸 " 仲裁。有的案件,原、被告双方事先虽约定了仲裁但由于双方未约定具体的仲裁机构或约定不明,仲裁机构无法受理。有的案件明明是刑事案件,原告却提起民事诉讼,或者明明是民事诉讼,却要提起行政诉讼,结果被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五.举证不能。有些案件,由于原告不能举证,或者所举证据不合法或者存在重大瑕疵不被法院采信,结果败诉。
   六.一厢情愿。一些侵权案件,原告狮子大张口,索赔金额弄成天文数字,结果因无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因举证不能,事与愿违,白白浪费了大部分诉讼费。
   七.忽视了自己的过错。有些案件,原、被告均有违约情形,原告起诉后,被告常常以原告违约在先为由提起反诉或要求法院驳回原告起诉。
   八.合同无效。有些案件,原、被告所签合同由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因其他情形实属无效协议,原告起诉后,被告以合同无效、双方均有过错、应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为由要求法院驳回原告起诉。
   九.诉因不明。有些案件,明明是违约之诉,原告却以侵权之诉起诉或者明明是侵权之诉却以违约之诉名义进行;有些案件明明是给付之诉,原告却以确权之诉诉诸法院或者明明是确权之诉,原告却以给付之诉提起诉讼。
   十.诉请不清。有些案件,原告诉讼请求不明确,或其诉讼请求超越了法院的职权范围,结果败诉。
   十一.管理混乱。有的案件,由于原告方管理混乱,被告方所欠款项已被原告方业务员提走,而原告事先毫无察觉!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