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然而,许多人对民间借贷了解到的法律知识有限,导致在民间借贷过程中产生许多纠纷,自身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那该如何有效规避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1.订立书面合同(欠条/借条)
借款合同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但在自然人借贷过程中,许多人因为金额小或者关系好等原因,用口头方式订立借款合同。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以后给亲朋好友借钱时,尽量签订书面借条/欠条。内容应包括借款人身份信息、借款种类、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明确约定好能够有效避免日后纠纷。
2.收集相应证据
常见的借款交付方式有现金、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等网银转账。若采用现金交付,务必要求借款人出具收条,证明借款已实际交付;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转账要保存好转账记录等支付凭证。在出借人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要提供相应的借条/欠条等债权凭证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例如转账流水、微信聊天截图以及录音等。
3.注意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还款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进行起诉的,债权人将面临败诉的风险。
民间借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在以后民间借贷过程中,一定要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保留好相关证据,注意诉讼时效,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