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士来所咨询他爱人的职务犯罪案件。孙女士爱人姓刘,是体制内一领导,孙女士爱人出事之前就有预感自己可能要被查,细数自己这几年收受的财物,为他人办的事。抱着忐忑的心态通过中间人关姓领导约了一个在JW工作的朋友,这个朋友是某室的主任,姓曹。
饭局上,酒过三巡,大家喝的差不多了,孙女士爱人老刘向曹主任咨询,说自己的朋友张姓领导有什么事情,怎么怎么样,让曹主任给分析一下,有没有事情,会不会被调查,以及是否会被留置。曹主任听后回复说根据他的经验,没有什么事情,问题不大,让老刘的朋友不用担心。老刘回去和孙女士说了这个事情,既然JW的曹主任都说没有事情,我们也不用担心。然而,一个月后,老刘被JW留置。孙女士来所咨询律师,为什么JW的工作人员曹主任都说没有事情了,老刘还是被JW留置了?
作为律师,如果当事人咨询亲属已经被留置了,我给出的回复可能是后期案件会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判决有罪,并且要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孙女士不理解,曹主任是JW的工作人员,并且还是领导,办案经验肯定丰富,为什么他的判断和后续的事情却出入这么大?并且关姓领导和曹主任关系非常紧密,是大学同学,应该不会敷衍老刘。
我的分析:
第一,既然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曹主任,曹主任和关姓领导是非常好的同学,所以,大家都是朋友,既然朋友来咨询事情,征求你的意见,其实内心已经有了想法,就是想确认自己内心的想法。曹主任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以及迎合朋友肯定说没什么事情,问题不大,不会坐牢,目的是安慰对方。
第二,曹主任既然是JW的工作人员,还是某室的领导,组织纪律以及违反纪律的后果还是知道的。对于老刘所说的张姓领导,曹主任肯定怀疑,可能老刘说的“张姓领导”就是他自己。曹主任既然是办案经验十分丰富的老纪检,不确定老刘问的是他自己还是其他某个人,以及不确定这个案件是否是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时候,如果他给出肯定的答复,说一定会有事,JW一定会查这个事情,这时会打草惊蛇,可能打乱JW的部署,导致潜在的被调查人逃跑或者串供、销毁、篡改、伪造证据材料,为以后办案带来难度。如果以后老刘的事情被查实,并且查到老刘和曹主任吃过饭,老刘还向曹主任咨询过自己的事情,曹主任给出的答复是JW一定会调查老刘,所以老刘才会逃跑或者串供、伪造、销毁证据。这个时候对于曹主任是非常不利的,严重的涉嫌刑事犯罪,较轻的违反纪律,也会被处罚。
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你去找JW的朋友咨询职务犯罪问题,得出的结论对你的事情参考价值不大。除非JW的工作人员是你的近亲属,比如兄弟姐妹,除了这些人,其他任何人给出的回复,要谨慎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