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陈震律师
海南-海口
从业17年 主办律师
0
好评人数
11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外经验
更新时间:2009-06-25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保护相辅相成,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必须重视旅游环境的保护,本文在借鉴国外旅游环境保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海南实际,从分析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外旅游环境保护的经验等方面提出保护海南旅游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环境保护;国外环境保护经验;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自然环境而言,在众多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旅游就是将美丽
的自然"环境"卖给游客的一个过程。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国外旅游环境保护的经验
(一)埃及:严格制订法规,注重环保教育
为避免埃及红海沿岸的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埃及政府及时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提出了打造"大红海海洋公园"的宏伟目标,以保证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83 年,埃及政府颁布了第102 号法令,划定了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的范围,并赋予埃及环境事务局按该法就旅游资源受到破坏时,与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协调的权力。法律还特别规定禁止任何可能导致保护区物种灭绝、受到破坏或生物及海洋和陆地的生物环境受到改变的情况发生。1994 年,埃及政府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第4 号法令, 规定旅游开发项目实施之前, 开发商必须获得当局环境影响评估的许可证。1999年,为了保护红海地区的旅游业,埃及旅游开发局制订了红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与此同时, 埃及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基金, 经费来自保护区的门票收入和对违反保护区的有关规定的罚没收入以及来自外国的捐助。这些收入不仅足够亚喀巴湾保护区的环保费用的支出,而且还有节余,成为埃及第一个自给自足的环保项目。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为此, 埃及旅游部门特别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自1989 年起,亚喀巴湾旅游保护区就开始对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环保培训, 使他们具备专业环保知识, 以便能够胜任工作。埃及旅游部门还十分注意对保护区当地居民的教育工作,并加强财政支持,使人们成为保护区的主要信息来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主力军。埃及旅游开发局鼓励开发和营运商在旅馆内部和通往旅馆的沿途设置有关环保标志的提示牌, 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
(二)法国:设立保护区,形成保护屏障
法国享誉世界的旅游景点为数众多, 枫丹白露便是其中一个历久不衰的旅游品牌。近年来,总人口为6000万的法国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超过7000 万人次。作为自然风景区的枫丹白露林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300 万人次,在春季的高峰期有时一天就接待游客50 万人次。面
对滚滚而来的游客潮, 对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问题,法国旅游界专家人士在旅游业方面提出了"不伤害环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等新的理念。有关当局已经对枫丹白露风景区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 枫丹白露风景区从1930 年5 月即已注册;对枫丹白露城堡和其他古迹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
布枫丹白露林区为生物圈保护区;1999 年, 枫丹白露树林被列入"被保护树林"。这些措施把对枫丹白露林区的保护和向旅游者开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法国人将枫丹白露风景区长盛不衰地继续保持下去。
二、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目前,海南省制定的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已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国家同意海南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 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那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步伐该如何走呢?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一)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 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1.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污水防治法",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加强对风景旅游区的环
境管理,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
2.建立生态旅游评价评估制度。根据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 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评估; 对旅游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评估;对规划和管理有效性的评估等。选择评估时应注意其是否具有相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敏感性等特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准思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使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管理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开发新的旅游区和在旅游区内兴建新的旅游景点及旅游接待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处置设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旅游区内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 建设其他设施或项目, 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现有的上述项目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限期治理, 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依法关闭、搬迁;对进行违法违章建设的,依法追
究责任。
(二)多种渠道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海南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一是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 二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三是要争取国债环保投资、利用外资、环境保护企业上市融资、"BOT (建设-运营-交付)"等多样化融资运作方式,实现污染治理设施的市场化运营,设立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基金; 四是实施与环保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信贷优惠的金融政策,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推行试点排污权交易等,铸造多渠道多元化的环保
投融资格局。
(三)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也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瓶颈,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必须加大培养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的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院校培养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快培养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二是鼓励海外著名旅游人才培训机构进入海南, 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旅游职业或管理培训中心;三是要引进高水平、熟悉国际规则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市场营销和涉外旅游等专门人才,引进掌握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仿真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四是积极实施借脑工程,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搞好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拓展、酒店管理和职业培训,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五是旅行社要开展国际旅游业务对接,根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开展"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语言、国学修养和个人环保意识,培养储备专业旅游人才。
(四)严格立法,增强环境执法监管
1.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旅游环境实况,制定出台生态旅游等地方性法规,主要针对海南省现有海洋、海岸线和各种公园、森林、特别保护区、野生鸟兽、古建筑和文物以及在城市绿化、防治污染等方面, 积极推动以生活型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
2.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格执法。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景区管委会县级人民政府职权,成立景区综合执法局,将公安、工商、物价、税务、城建、交通、路政、林业、环保、质检等职能由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 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既可以精简机构,又符合景区管理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另外,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并严格贯彻执
行。
3.合理配备执法监管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管。在执法人员配备上,要选择那些懂法律、懂政策、懂旅游、懂管理、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作为执法监管的专业人员。同时在林业、农业、环保、景区、景点等部门和地区聘任一批兼职旅游执法监管员。在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监管上,不单是旅游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监管, 更重要的是对过程前和
过程后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文同爱,郑荷花.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J].时代法学,2005。
[2]石长波,赵炎,吕洁华.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宏观规划[J].商业研究,2004。
[3]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庞少静.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2004。
[5]谭立.中国环保投融资机制的新格局[J].环境保护,2002。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