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案例】林智敏律师代理智能家居行业商业诋毁与技术秘密侵权案
一、当事人
原告:某机器人股份公司
被告:某智能科技公司
二、案情简介
原告公司指控被告公司能存在两项侵权行为:
1、技术秘密方面,被告通过高薪挖角3名核心算法工程师,非法获取算法参数配置表及深度学习模型权重文件,经司法鉴定其XX型号产品激光雷达技术特征与原告专利重合度达95%;
2、商业诋毁方面,被告在知名电商平台发布虚假故障率报告,组织制作播放量1.2亿次的原告负面视频,并通过知名搜索引擎投放原告公司恶意关键词广告。被告的侵权行为直接导致原告市场份额及商誉受损。
林智敏律师接受原告公司委托,代表原告对被告公司发起了诉讼。
三、原告(我方)诉讼请求
1、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原告技术秘密及商业诋毁行为
2、主张被告技术秘密侵权损失2700万元+商业诋毁赔偿500万元
3、召回并销毁侵权产品
4、禁止被告招聘原告技术团队成员
四、被告辩护意见
1、主张激光雷达参数为行业通用标准
2、称对比测试属于客观评价
3、否认原告销售额下跌与自身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五、案件争议焦点
1、产品参数组合是否构成商业秘密?
2、KOL传播内容是否具有误导性?
3、流量转化损失如何量化?
六、判决结果
1、支持原告赔偿请求,被告赔偿原告3200万元(含惩罚性赔偿800万元)
2、责令被告销毁侵权产品
七、法院核心观点
1、技术秘密保护:确认参数组合因“保密性+商业价值”受法律保护
2、诋毁构成要件:虚假测试报告足以误导消费者,KOL传播属于有组织诋毁
3、判赔规则创新:将流量损失纳入诋毁赔偿计算,按研发成本3倍确定技术秘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