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成功案例
王凡律师
广东
从业7年 主办律师
555
好评人数
27772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买到“水货”咋办?
更新时间:2018-12-18
导读:对于“不知情”的消费者而言,买到了水货该怎么办?可以提出哪些索赔要求?

年初时,摄影爱好者小张购进一部新款单反相机,因为是在一家正规电器商场买的,所以小张一直坚信自己买的是行货,还是不时的向周围的亲戚朋友“炫”一下。可不成想,一次同学聚会把他打击的够呛。一位老同学不留情面的指出小张买的是水货。因为这位老同学是圈内公认的“行家”,小张也开始半信半疑了。聚会一结束,他就飞奔回家,找到包装盒,撕开防伪标签,打电话查询。“您所查询的号码:XXXXXXX抱歉,不存在!”

第二天,小张找到卖他相机的电器商场,商场销售人员却说,这种型号的机子中国市场没有,而是国外的行货改装进来的,当然查不到防伪识别码了,但这绝对不是假货。

这下小张可糊涂了:不是行货,也不是假货,我的权益谁来保障?

法宝解密:

对本案小张这种“不知情”的消费者而言,买到了水货,不必慌张。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凡是在正规销售渠道以正常行货价格购买到水货商品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可以选择退换货,并可向商家提出退一赔一的要求。

法宝贴士:

水货可以说已经充斥了许多市场,不限于数码产品。因为水货比行货便宜,许多消费者是“知水买水”,对于这部分人,维权就比较困难了。我国法律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亲办案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