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试用期员工自动离职如何处理

2021-12-01 10:1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用人单位和员工是两个平等的主体,招聘也是互相选择的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双方只有招聘这个过程来认识对方的话,总是不够的。因此就由试用期这个期限。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找法网小编一同来了解试用期员工自动离职如何处理。

  一、如何处理自动离职职工

  所谓自动离职,根据《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规定,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

  自动离职区别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在法定情形下,劳动者享有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其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也就是说,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解除合同应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而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行为若不符合上述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的情形,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所以,目前你们可以采取两个措施:一是该员工这个离职行为是否给企业造成损失,你们可以搜集证据并保留追诉的权利。二是当务之急,是将该员工的关系及时了断,否则该断不断反受其乱。你们可以依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的规定办理,首先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对旷工和违反规定的职工按上述规定做除名处理。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方式送达的视为无效。

试用期员工自动离职

  二、自动离职工资怎么算

  自动离职的工资,应当照常发放,如果是旷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公司可以在法定范围内,扣除一部分工资,但是一定要有法律依据,因自动离职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劳动者应当赔偿。

  1、《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广东省的内部仲裁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故对不辞而别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要有员工千万损失的证据(个人觉得比较难)。

  2、实际操作当中,企业如果没有及时解除劳动合同的,而且员工反悔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缴纳期间的社会保险等,用人单位极有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单位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应积极履行通知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争议和风险。但现实操作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在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时候还是没有及时,建议是在员工不辞而别的第二天马上通过ems(具有法律效力最大)的形式寄送"催告函",然后再按照"催告函"里面约定的时间寄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如果没有及时解除劳动关系,那么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期间里,企业要承担非常巨大的风险。

  3、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广东省工资暂行支付条例》等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工资,非法克扣工资或者拖延支付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对应报酬不应被剥夺。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的,应及时足额支付,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只有在存在工资支付障碍的前提下(例如无工资卡、无法联系本人),用人单位可以暂缓工资支付。在广东省如果克扣或者扣发工资需要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

  从风险控制角度,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劳动者前来领取工资,若劳动者未按通知前来领取,用人单位不承担工资拖延的责任。

  此外,还要加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掌握员工的心理动态,尽量减少员工自动离职的情况出现。

  三、试用期辞职有工资吗

  根据现行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内离职,员工应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告知公司,并做好工作交接。在试用期内辞职,是有工资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离职如何办理手续,自动离职会如何处理的内容,对离职手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公司的员工,只要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离职手续来进行办理,并且没有和公司约定服务期的,是不用承担额外的费用的,员工离职也是法律给予的一项基本权利。若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841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