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怎样

2021-07-02 13: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矛盾放在明面上了,那便是争议。俗话说,劳动人民最光荣,如果条件与允许,人总是会去劳动的。由此可见,劳动的地方肯定就会有争议,而且肯定不会少。有争议就得处理吧,那么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一、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怎样

  我国《劳动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为:调解-仲裁-判决,体现“仲裁前置”的原则。劳动争议案件未能和解的,当事人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可向设立在劳动行政部门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案件,人民法院一律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

  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

  第一,仲裁前置不利于劳动争议当事人权利的实现。“仲裁前置”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不符合司法最终原则和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从根本上是一种民事争议,对劳动争议的解决,当事人应当有自由选择权(调解、仲裁、诉讼),如果将劳动仲裁强制性规定为劳动诉讼的程序,势必剥夺了当事人将争议直接诉讼至法院的权利。再者,因劳动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有范围限制,“仲裁前置”就可能导致一些劳动争议由于不属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或者因劳动仲裁机构错误地不受理争议案件,而无法诉讼至法院,最终导致当事人无法实现诉权。

  第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有诸多弊端。第一,权威性不强。劳动仲裁机构无任何的强制手段。不仅在仲裁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先予执行、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其生效仲裁结果也有赖于法院的强制执行;第二,缺少监督机制。我国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监督缺乏纵向监督,导致对现有的劳动仲裁无法进行有力的监督;第三,劳动仲裁制度违反了自愿原则。从本质上讲,仲裁属于一种非行政、非诉讼的社会公断行为,是否仲裁应当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把仲裁作为诉前的必经程序,实行强制原则。违背仲裁的自愿性原则。

  第三,缺乏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劳动法》作为法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作为法规,没有就劳动争议仲裁和法院之间处理争议如何具体衔接做出明确规定。司法解释需要根据法律才能做出,没有法律依据的司法解释必然会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我国《劳动法》作为一部实体与程序兼容的法,主要的还是实体方面的规定,该法中对程序问题做出的少量规定,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长远要求。

  三、伤残鉴定一般在哪里做

  一般由司法部门委托伤残鉴定机构做相应的鉴定。工伤的伤残鉴定一般去当地社保部门的工伤鉴定中心,而其他情况的可以去当地的司法鉴定中心做伤残鉴定。

  以上就是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怎样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劳动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为:调解-仲裁-判决,体现“仲裁前置”的原则。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627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