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非全日制用工符合法律规定吗?

2021-06-17 17: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劳动法》是我国对劳动法律关系进行规定的基本法律,在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要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得违反劳动法的规定,那么非全日制用工是不是否适合《劳动法》的?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非全日制用工符合法律规定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非全日制用工符合法律规定吗?

  非全日制用工适用我国《劳动法》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七十一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非全日制用工符合法律规定吗?

  二、我国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有哪些?

  1、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2、合同形式及兼职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3、试用期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4、劳动合同解除及补偿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5、工资标准及支付周期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三、劳动者享有什么权利?

  (一)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叁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

  (二)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体现,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就业的主体,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可根据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资讯,选择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

  (三)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者付出劳动,依照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报酬,是劳动者的权利。而及时定额的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则是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违法这些应尽的义务,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获取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持续的形式劳动权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四)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这是保证劳动者在劳动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

  (五)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非全日制用工符合法律规定吗的相关内容。非全日制用工适用我国劳动法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683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