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017-07-31 2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食品安全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食品安全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接触到的,因此食品安全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如果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那么,生产单位和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网友咨询】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单位和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律师解答】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自查、控制传播途径避免损失进步扩;

  2、视事态严重性决定否向政府机关报告;

  3、危机公关向受害群体致歉并妥善治疗承诺改善并付诸实施且示于众;

  4、实施纠预防措施避免复发。

  而《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同级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救治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依照前款和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向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785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食品安全法律师团,我在食品安全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