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

2014-06-30 16: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亦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亦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其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在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向更高层级升格。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从而规避内审风险。

  2.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当前应加快制定和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使内审走上依法审计的道路,降低审计风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近期将发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 10 个具体准则,连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体系。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各内审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

  4.提升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从知识水平层面、专业技术层面、思想道德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审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素养,提升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是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准确的对企业内部各项资料进行有效的评估,提出科学的方案。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审计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要一环,保障工作的公平公正。

  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5.创新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

  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是对企业运行管理的有效监督,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提出了企业体制、企业业务、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工作人员引发审计风险。针对审计风险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提升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创新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以保障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091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