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浅谈如何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

2013-02-19 11: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使得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使得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 。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避免造成审计损失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业务培训,全面普及审计工作人员继续教育;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基本准 则》 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依法审计;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的要求执业,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审计计划,尤其是审计风险的分析工作;有效运用审计抽样方法,重视审计取证工作;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并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二、创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

  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来看,不少虚假审计报告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有利于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三、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在国家机关、事业组织或大专院校等发起单位之下,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难以表明其所持立场的客观公正性。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会计师事务所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国家规定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1998年底与原挂靠单位脱钩,向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发展。虽然会计师事务所性质转变了,但遗留的问题却很多,因此,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们要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四、加强自我保护,促进相关法规的健全

  其一,签订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委托方的会计责任和受托方的审计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范围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这样一旦发生法律诉讼,就有可能将审计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二,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但保险公司还未开展责任险业务,行业协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磋商,努力促成该项业务。其三,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从当前的诉讼案件中不难看出注册会计师在法律上的弱小,因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团结起来,促成有关法律的修正,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由于审计所应用工具和手段的局限性及其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使得它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这也使得审计人员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恪守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准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在此基础上,建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其次,注册会计师应当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多看相关的业务书籍和专业杂志,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提高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六、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步骤,是获得证据的手段。进行审计时,最关键的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这样才可以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从确定审计项目到审计取证、出具审计报告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质量控制是指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要想达到较为规范和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做到:(1)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2) 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对特殊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项目应开展审计案例分析,从规避审计风险的角度决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3)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4) 完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三级复核制度。

  七、积极与委托单位开展交流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后,应尽快与委托单位的有关人员见面协商,如行政主要负责人、财务和业务主管及内部审计主管、电子数据处理工程师等,讨论对财务报表或执行审计工作有影响的重要事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并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委托期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避免出现年终财务报告审计风险。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102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