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武汉特派办审计查处大要案经验揭秘(系列调查之二)

2011-02-17 11: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找准突破口掌握主动权——一次没有终点的思维和观念创新武汉方面,华中电网审计取得重大突破;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审计已开始全线“出击”;武汉国土审计“势如破竹”。河南方面,某电厂审计刚刚突破。2003年7月,这些消息传到武汉特派办的另一个“战

找准突破口 掌握主动权

——一次没有终点的思维和观念创新

  武汉方面,华中电网审计取得重大突破;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审计

已开始全线“出击”;武汉国土审计“势如破竹”。河南方面,某电厂审计刚刚突破。

  2003年7月,这些消息传到武汉特派办的另一个“战场”——工行某省分行审计现场,当时的金融一处处长汤全荣、金融二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雁清都坐不住了:原定3天听一次小组汇报分析会,改成了每晚一次。

  工行审计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很快,黄道国特派员来到了审计现场,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我是来督阵的。

  当了解到他们死抱审计方案,按部就班埋头查账的阵势,他要求大家马上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法。他分析,根据这几年企业发展的情况来判断,民营企业贷款的优劣,足以决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这里面极易滋生腐败和金融犯罪。他指出,千万不要“死查账、查死账”;正面无法突破,就从侧面,从“敌后”进攻。

  大家的思路豁然开阔了:没错,这次审计的突破口就是民企贷款,关键是贷款的去向和质量。他们马上对全市民营企业进行“拉网式”调查。到市纪委、民企协会,到工商局;看有无举报线索,查民企注册及变更登记情况、股东结构、分析其关联关系,从而抓住关键线索——那些贷款数额大,注册变更频繁的企业。

  由于审计手段有限,接下来的审计调查阻力重重。副特派员吴焕亮给大家支招:他们拒绝调查,我们就从税务、工商部门去查,来一个“迂回”进攻,从外围实施突破。

  经查,部分贷款企业并无生产经营活动,虚假注册、虚假会计资料、虚假担保、虚假项目,一切都是假的。那么,一笔笔巨额信贷资金到底去了哪里?

  比如有家公司,用一个“半拉子”工程抵押贷款,钱到手后,就将贷款资金转到自己在香港注册的公司。第二步,再将这笔贷款资金从境外汇到境内,注册新的中外合资公司。第三步,以合资公司的名义再去贷款。拿到资金后,像上次一样将贷款资金汇往香港,马上打回来,经过这么一折腾,每笔贷款都变成了“外资”。

  不少民营企业互相担保,有的连办公地点都没有。拿到贷款后,他们便将巨额信贷资金化整为零,分几十笔在自己注册的多家“空壳公司”,或亲友的公司间倒来倒去,同时还大量使用本票结算,布下“疑阵”对付检查。

  ——大量银行贷款就这样“蒸发”了。

  如此之多的“空壳公司”连环担保,骗取银行贷款,其作案手段并不高明,何以屡屡得逞?会不会是内外勾结来骗贷?

  一家皮包公司在某开发区内的骗贷过程很有代表性。该公司以在区内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名义贷款4000万元。支付国土出让金的资金按程序打到开发区规划部门的账上,立马又用本票拿回来,一分钱也没投到项目上。

  经查,这笔贷款是由工行某支行原行长审批的。按照审批权限,他无权审批,就将贷款化整为零,分多次审批。为了“符合”程序,他还找到一家上市公司,以提供2000万元贷款的条件,换取其替前者担保。

  该行一名信贷员说:“我知道这笔贷款不能放,放了迟早要‘下课’;但不放,我立马就得‘下课’。行长决定了的,我不放,一样会有人放。”

  工行审计就此突破,种种违法违规问题一一被揭开“盖子”。此次审计共移送经济犯罪案件11起,涉案金额达6亿多元,涉案人员20多人。[page]

  金融一处处长(原二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陈雁清对记者说:“查账的技术都一样,关键是战略战术不一样。”

  所有受访者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凡国有资金流动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经济犯罪。要在发现和查处案件线索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得创新思维观念。行政事业审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桂珍若说,过去审计报告里经常一笔带过的“损失浪费金额多少多少”,现在大家就会想:“损失浪费”背后是否有渎职罪,或者行贿受贿、非法牟利等其他犯罪?

  据了解,就如何创新思维方法,黄特派员一有机会就提醒大家,什么系统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目的只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学会系统化、多角度、多层面、多关联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找证据,解答问题。

  通过对一些大要案线索查处过程的调查,记者发现,武汉办在查处大要案线索方面业已形成一种规律,这就是他们运用新思维所创造的经验:第一步,抓准审计重点,不能让其惑;第二步,抓住关键线索,不能让其断;第三步,抓住关键资料,不能让其毁;第四步,抓住“双线人物”,不能让其逃。至此,就可以全线突破了。

  为看起来更直观,记者用图示方式描述如下:

  抓准审计重点→发现疑点→抓住关键线索→抓住并控制关键资料(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可介入)→牵出知情或当事人,抓住“双线人物”(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可介入)→最后突破,取得全部证据(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可介入)→分析案件如何定性,据此补充取证→移送案件线索。

  且看武汉办查处大要案线索时的几个经典细节——

  武汉·华中电网审计“战场”精彩细节之一:抓住关键线索,不能让其断。

  此线索为审计调查华中电力开发公司中天山庄项目时发现,涉嫌行贿受贿200万元案。涉案人员8人被逮捕。

  此前,武汉办党组确定,该项目为整个华中电网审计的突破口。

  一进点,有着“巨贪狙击手”之称的财政一处副处长谭世安就抓准了审计重点——山庄装修工程。

  在银行查资金流向得知:工程尚未开工,华中电力开发公司就向一家公司预付工程款498万元。再查,收到该笔工程款的第3天,账户被注销了,却又在同一银行重新开户,其中200万元已打到湖南外建九公司。

  200万元,成为这次审计中的关键线索。

  接下来疑点频现:装修公司在开工前频繁提现;工地上既没有湖南的施工单位也没发现在湖南采购装修材料。据此推断,200万元可能被用于行贿。但证据呢?追到湖南外建九公司发现,该公司不仅收到了这笔200万元的“工程款”,还有从华中电网辖区多家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款。但所收款项均和工程无关。

  钱都到哪里去了?这个关键线索不能断。

  调查还发现,所谓湖南外建九公司,不过是原华中电管局局长、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孔兴的女儿、女婿用他人名字注册挂靠的企业。在清理账户时,多家类似的林家公司赫然入目。

  钱究竟都到哪里去了?答案出人意料:“洗钱”公司。此前,包括那200万元在内的一笔笔“黑钱”,在林氏家族的“企业”间被倒来倒去,银行汇票多次背书,最后再到深圳、东莞等地,通过当地的“洗钱”公司洗出境外。

  武汉·华中电网审计“战场”精彩细节之二:抓住“双线人物”,不能让其逃。

  现在可以断定,200万元不是工程款,最大的可能性是用于行贿或回扣。而能揭开谜底的只有一个人——白宏伟,装修公司的老板。[page]

  这是个“双线人物”。白向上直接和藏在幕后的重量级人物林孔兴联系,向下和林家的“马仔”们联系。

  追踪3个月后,湖北检方在广东将在逃的白宏伟抓捕。据白供认,他一共在华中电网承接了4项装修工程,付给林氏家族“回扣”500多万元(含中天山庄200万元),为林家装修垫付了40万元,林只给了他10万元。

  “双线人物”白宏伟还牵出了另一重量级人物——河南某电厂总经理裴某。据白揭发,他在承接该电厂宾馆装修工程后,免费为裴家装修,光中央空调就花了20万元(后经查证为14万元),共向裴行贿40万元。

  此案的重大意义还在于,为华中电网的一系列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铁的证据。

  河南·华中电网审计“战场”精彩细节之三:抓住关键资料,不能让其毁。

  2003年7月24日,特派员巡视河南某电厂审计点,深感进展缓慢,急调谭世安、王浩二人夜赴信阳。

  谭、王二人先听取审计组汇报。当听到已发现该电厂所办的一家三产公司“小金库”200多万元的情节时,谭世安问:

  “资料控制住没有?”答曰:“没有。”

  谭世安立即从椅子上跳起来,不听汇报了,赶紧率众前往该公司。兵分两路:谭带人直奔财务室,要求会计和出纳交出所有账目及银行对账单、发票、收据等资料;王则带人立即到总经理室,控制总经理付某。两小时后,已查明“小金库”账面金额640万元;还有一些重要资料被付某私藏。

  几番攻心战,付某交出了所藏资料,并在交代其个人领用的60万元去向时,抖出了电厂总经理裴某为竞选全国人大代表,将其中数万元用于贿选的犯罪情节。

  记者了解到,如果此案中的“关键资料”被毁掉,案情将变得复杂,取证会更为困难,线索就可能中断。

  河南·华中电网审计“战场”精彩细节之四:抓住审计重点,不能让其惑。

  某电厂林氏家族非法牟利案,这是经济犯罪的一个典型案件。审计重点首先是工程预(决)算,查明电缆桥架预算为500多万元,结算1400多万元,主要差价是抬高电缆桥架的价格所致。“产品说明书”不是厂家的说明书,只标明了桥架重量、长、宽,没有标厚度,桥架质量存在疑点。

  审计重点转向合同。5月份签的合同,供货却从2月份就开始了。供货在前,合同在后,为什么?慑于法律风险,电厂工程部老总说出了原委:其实桥架合同1月份就签了,对方是林孔兴的长女林海。为了掩人耳目,电厂总经理裴某指使华中电网另一家二级公司的老总做了这份假合同。电厂将货款打到该公司,由其转汇林海。为补偿该公司,电厂又向其支付手续费近30万元。

  审计重点移至工程实际成本上。两台机组共用了多少吨电缆桥架?回答这个问题,必然要看实物。当时正值夏天用电高峰,审计人员要拆几节桥架下来,电厂方面以“影响安全生产,责任谁担”为由予以吓阻。

  谭世安、王浩不信邪,坚持要求电厂工作人员拆下几节进行称重、测量,“谜底”揭开了一半:桥架重量严重不足、厚度不够,质量堪忧。照此计算,两台机组电缆桥架用量远小于1420吨。

  审计重点最后落到寻找证据方面,他们奔波数日,终于找到了远在湖北等地、业已倒闭的桥架生产厂家,拿到了真正的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和样品,弄清了当时的供货价格。

  此案宣告查清:桥架用量总计740吨,结算时达1420吨;实际价格为7000多元/吨,结算价格达10000元/吨;实际成本仅500多万元,结算达1400多万元。[page]

  林氏家族非法牟利900多万元,其犯罪的又一个铁证到手了。

  ——这就是思维创新的一系列成果,是新思维的魅力所在。

  人教处处长(原投资处副处长)罗旭光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2001年初,吴方春处长和我带队对华中电网一家电厂竣工决算进行审计时,查出某公司凭关系承揽转包工程,采购电缆桥架和灯具等,非法获利1000多万元。审计组派人去湖南调查该公司挂靠的情况时,知情人及该公司总经理已被法院判了死缓;请当地司法机关协调,遭到拒绝。此案移送到司法机关后,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及时查处;当时,我们觉得自己尽力了。直到去年华中电网审计查出了林孔兴的问题,我们才明白,那次查出的1000多万元,正是林为其女儿非法牟利。要是换成现在,有这样的新观念,新思维,有这种查处大要案的氛围,我们肯定会一直深查下去。(未完待续)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347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