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武汉特派办审计查处大要案经验揭秘(系列调查之五)

2011-02-17 11: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快速反应抢先机——一条上下联动的紧急决策指挥通道2003年6月28日14时,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两名颇有风度的男子正准备进入国际安全通道,边防安检人员将他们带进了旁边的休息室。随即宣布,他们暂时不能出国,具体原因等候来人解释。中纪委某室负责人接

快速反应抢先机

——一条上下联动的紧急决策指挥通道

2003年6月28日14时,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

两名颇有风度的男子正准备进入国际安全通道,边防安检人员将他们带进了旁边的休息室。随即宣布,他们暂时不能出国,具体原因等候来人解释。

中纪委某室负责人接到机场方面的报告后,马上电话通知审计署,说审计署请求国务院批准“边控”的林孔兴及其同伙,此刻就在首都机场,暂由审计署出面说明情况。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往机场,代表审计署告知二人,审计未结束以前,不能出国,现在可以回家了。

要惊动国务院领导才能“留下”的人,自非泛泛之辈。

林孔兴,原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时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副部级。

据中纪委某室负责人透露,该事件发生在公安部机场布控的第二天。

看上去仿佛是一种巧合。但回过头来看,如果边控令延迟几天发出,其给国家造成的重大损失,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困难均难以预测。

记者就当时“台前幕后”的情况采访了当事人之一——武汉特派办法律专家、华中电网审计“大要案”组成员舒立志。

据舒立志回忆,去年6月,审计进点一个月左右,“大要案”组(对内名称)按照审计组长黄道国特派员的指示,跟林孔兴见面,以摸清对方底牌,同时告知对方,如果审计期间出差,必须通知审计组。林孔兴当时提出,“最近武汉天气太热了,想回河南老家避暑,大概要20天。”特派员助理李凤雏慎重考虑后同意了。

林走后,“大要案”组结合已经掌握的大量情况,反复研究林刚才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觉得林“回老家”可能是个幌子。他会不会乘机潜逃出境?其长女、女婿定居加拿大,儿子在美国工作,外逃的理由和条件都很充分。赶紧到有关部门了解护照办理流程,发现林办护照易如反掌。

黄道国特派员分析,林孔兴外逃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要取得过硬的证据,耗时会很长。情况紧急,就该特事特办,敢冒风险,立即就其现有犯罪证据起草一个报告,快速上报审计署,迟则生变。

正在审计一线的特派员黄道国、副特派员吴焕亮分别从南京和武汉紧急飞赴北京,将报告面呈李金华审计长,建议对林孔兴等5人下达边境口岸布控令。

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的林孔兴外逃未遂,武汉特派办华中电网审计一“役”算是赢定了。

记者感兴趣的不光是这个细节的刺激,更关注细节背后,审计组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他们的判断如此准确,行动如此快速?

副特派员卢家辉表示,武汉办在审计过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已经多次考验,而且既准又快。他称,这得益于该办组织机制和方法的创新,特别是目前业已成熟的审计组机制,大大提高了审计查处大要案的能力、成功率、效率和速度。

这个审计组机制究竟什么样?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page]

从2002年对CEC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始,每个项目审计前,武汉办党组都要就审计组的架构及人选进行周密部署。

比如,按照审计重点量体裁衣,成立相应的审计小组,可以是3个小组,也可以是10个小组;人员配备均打破处室界限,可以是金融、投资、财政、计算机、法律等各种专业人才搭配成组,亦可以是按专业组成一个个小分队,具体情况视项目大小、审计任务需要而定。

各审计小组之间是平行关系。鉴于被审计单位分支机构多、重点业务或项目分散,有的跨地区,甚至跨省,每天定时召开情况汇报分析会已不可能。该办党组大胆决策,成立综合审计组,承担整合情报和决策资源的重任。

综合审计组设在各小组之上,俗称“前指”,除了承担常规的审计现场质量控制外,还具体负责收集群众举报、被审计单位总部的各种信息;每天定时汇总各小组审计发现的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撰写“战斗简报”,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审计重点,调兵遣将,指挥各小组,乃至每个审计人员分别关注什么,如何突进等。正如战时军队的“前指”一样——大大小小的情报,在综合审计组都能够迅速转化为“战斗”机会,并且使整个审计“战场”(涉及多个审计点)成为“一盘棋”,越下越活。

审计组机制是怎样形成的?

话还得从3年前说起。当时,上任不久的黄道国特派员对“东风”审计进行了剖析,发现审计未能深入的根源,在于战略上的失算。他认为,4个特派办各组成两个审计小组,分头进行审计,没有一个收集、汇总、分析情况的核心机构,有点各自为战的倾向。如此一来,战斗力分散了,审计重点抓不准了,各审计组掌握的最新信息得不到充分运用,致使许多可以发现重大问题的机会一一错过。白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再回头已经太晚了。

CEC审计宣告了上述状况的结束,审计组机制正式出笼。

审计组机制是怎样运作的,其“快速”又是怎样体现的?

记者分别调查了几个大要案查处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审计组机制开始运转,以特派员亲自掌握的综合组为核心,4条“快速反应通道”便自然形成。

——向下快速反应的信息汇总及指挥通道。向下每天定时听取各小组汇报,全方位收集审计情报;随时掌握各小组动态,及时调整其工作方向、重点;迅速传达命令;根据“战场”形势随时增减人员,或调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增援。CEC审计增派4名金融审计专家,甚至从社会上聘请证券专家;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审计聘请了数十名工程投资技术专家协助审计,攻克技术难题。黄特派员要求“大要案”组所有成员严格保守审计机密,除了审计对象的薄弱环节、最新审计方法等信息共享外,不得向各小组透露涉案人员及其细节等机密事项。

——向上快速反应的紧急决策及协调通道。及时向审计署对口业务司汇报重大情况,特别重大的情况可在第一时间直接报告审计长;通过审计署《审计要情》反映证据充分的重大问题,以期高层领导尽快作出正确决策,或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审计工作。

——横向快速反应的协同作战通道。及时向当地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情况,赢得支持,排除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时移送线索,或请检察院等一起办案,优势互补,抢占先机,不给犯罪分子喘息之机。

——纵向快速反应的后方保障通道。办公室除了服从大局,随时接受命令抽调人员上审计一线外,还大规模简化了工作程序。过去出一份文件,签发、打印、校对、编号、盖章、寄送、存档等要跑两三层楼,现在,所有这些环节都搬到同一层楼办理;以前需要3个岗位来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完成了;办公室今年出台的20项措施,统统是围绕怎样服务审计一线的。这种作业方式完全适应了审计一线人员来去匆匆的特点,大事小事都误不了。法制处、人教处、机关党办等行政处室和后勤服务中心,也都就服务审计一线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只要一线需要,他们随时出人、出技术,调动一切力量,帮助审计组扩大战果。快速,已经渗透在全办工作的每一个环节。[page]

审计组机制的效果怎么样?

在对华中电网的审计中,审计组机制的“快速反应”行动,成为继“CEC审计模式”后的又一经典之作。

该项目审计的几位亲历者告诉记者,由于审前调查就发现林孔兴等人有犯罪迹象,期间,还接到几个群众举报,虽内容模糊,但两相印证,可以肯定犯罪问题存在。黄道国特派员立即拍板:综合审计组直接更名为“大要案”组,功能不变,但矛头直指“华中”大案。

“大要案”组突出其综合分析优势,分五步开局。

第一步,对举报信进行分析,结合审前调查发现的问题,研究和确定审计查处的战略战术。

第二步,对华中电网公司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各机构管理职能、资金运作流程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整个集团的运作规律。

第三步,研究华中电网人事演变历史。期间,据武汉中天山庄、河南某电厂等审计小组发现,林任期内,其长女及女婿频频从辖区承接并转包工程,非法牟利已有部分证据;而林妻则喜欢到处插手,经常对华中电网的工程、贸易、甚至人事任免施加影响。有证据表明,林妻还带长女向网内某宾馆总经理行贿10万元,以得到宾馆装修工程,然后转包牟利。

第四步,综合各种情报分析,林的长女及女婿已入加拿大籍,且频繁往来于中加之间;因此,林提出回老家避暑,完全有可能借机外逃。

林孔兴机场被截后,“大要案”组迅速迈出了第五步,分析怎样给林孔兴及其他涉案人员的问题定性,看他们分别涉嫌哪些方面的犯罪;再分析移送后,起诉各人罪名需要补充哪些证据。然后,分别指导每个审计员步步推进,查找其涉嫌犯罪的证据。

12月的某一天,林孔兴被“双规”。“大要案”组改变保密作战的方式,公开指导各小组主动出击,迅速取得前期审计中不易取得的证据。

至此,华中电网审计大要案查处工作胜利结束。审计重点转向督促华中网局全面整改。

经过这样一次“战役”的检验,审计组机制更趋完善,全办的调查取证、汇总分析、指挥协调和领导决策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什么时候该报“要情”,让审计查出的问题被中央领导所关注,什么时候该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排除审计障碍;什么时候该打大仗,拓展“战场”空间,什么时候该打小仗,收缩兵力,武汉办人知道怎样去把握“火候”,并运用自如了。所谓该快则快,慢了贻误战机;该慢则慢,快了对方“狗急跳墙”。

一位审计人员介绍,目前,当一项审计接近尾声时,综合审计组承担的各种汇总、分析任务同步完成,审计报告等文书也都出来了。这种效率和质量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未完待续)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458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