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发展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2010-08-29 16: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农业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农业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农字当头,担负着菜篮子工程重任的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于1992年开始创立,经过十六年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经历了三次扩建、一次兼并、一次搬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农”字当头,担负着“菜篮子工程”重任的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于1992年开始创立,经过十六年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经历了三次扩建、一次兼并、一次搬迁,现已基本建立起现代农产品营销交易平台,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响了“凌家塘”市场品牌和声誉。2007年市场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2.5亿元;2008年搬迁到新市场后,虽然遭受雨雪灾害天气和全球金融风暴等影响,全年成交额仍达到116.8亿元,较上年增13.93%。成交量比上年增加4.0%。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十强市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重点批发市场”、“商务部重点联系市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华东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在全国百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名列第三位,并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十大样板市场”、“常州市服务业三星级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市场的建立,不仅为解决常州市350多万人的农副产品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更为本地引导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建立了一个交易平台,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凌家塘市场创建16年以来的五大变化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992年一期工程建成时营业面积为4.5万平方米(67.56亩),1995年二期工程扩建后营业面积扩大到14万平方米,2001年三期工程扩建后营业面积扩展到22万平方米,2002年兼并收购了原宣塘桥水产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扩大到28.8万平方米,2008年初新凌家塘市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营业面积达到了44.9万平方米(665.79亩),比1992年扩大了近10倍。

  (二)经营品种日趋齐全

  1992年市场初建时,主要以经营蔬菜类品种为主,解决市区40万人口的菜篮子供应问题。从1993年起逐步发展果品、粮油、副食品等经营。到2006年形成“六区一街”(蔬菜区、果品区、粮油区、荤食区、副食品区、水产交易区和配套服务商业街)经营格局的大型综合性市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十强市场”。[page]

  (三)市场功能不断提升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的功能也不断提升,由原来的农产品交易为主,逐步拓展成为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配载、信息咨询、电讯、金融、农药残留检验、电子商务交易等于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四)辐射区域不断扩张

  常州地处沪宁线中心地带,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不断扩大农产品销售覆盖面,市场集散能力不仅辐射到长三角经济区而且延伸到全国各地。农产品销售量在常州本地区只占市场总销售量的40%左右,6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市场集散,销售到苏南、苏北、上海、浙江、安徽等50多个县、市,经营范围覆盖除西藏、台湾之外全国其他所有省、市、自治区,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集散能力最强的农副产品市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五)市场交易量、交易额逐年提高

  据统计,1992年市场农产品交易量只有0.35亿公斤,交易额为0.47亿元;1996年交易量为8.5亿公斤,交易额12.2亿元;2000年交易量18.89亿公斤,交易额26.82亿元;2005交易量25.68亿公斤,交易额75.28亿元,被国家统计局、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第三名”。至2007年交易量达28.35亿公斤,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2.5亿元,被省现代物流协会认定为“省物流企业50强”。2008年交易额又创新高,达116.78亿元。

  二、凌家塘市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中发挥了七个方面的带动作用

  市场立足江苏,面向全国,通过市场+经纪人(驻场经营户)+基地+农户、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实行产销对接,合作双赢,密切与各地协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民的联系,引导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育了一大批经营户和经纪人队伍

  市场设立经营摊位1600多个,常驻经营户1600多户,其中常州本地经营户450多户,占28%,常年驻场经营人员5000多人,其中常州本地人占30%左右。市场带动全国20多个省、市1.76余万农村经纪人,其中常州经纪人占25%左右。在全国60多个农业主产区,100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有4.5万多个农产品营销户将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运输到市场,再流转到各消费市县,每天进出车辆上万辆,对南菜北运、北菜南调、东西互补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充实了城乡的菜摊子,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page]

  (二)带动了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

  通过市场这个销售平台,在全国各地带动种养殖基地面积达137.5万亩,其中常州地区6.8万亩。通过与当地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购销经纪人等合作,按照市场需求,组织、指导基地农民生产。如溧阳的白芹、金坛的香葱、盐城、徐州等地的蔬菜瓜果在市场的年销售量2.5亿公斤;东台的西瓜年销售量650多万公斤;丰县的苹果年销售量350多万公斤; 宝应的大米年销售量1.8万吨,占市场大米销售总量的30%左右;南通的杂粮年销售量1.4万吨,占市场杂粮销售总量的20%左右;海安、高邮等地的鲜蛋年销售量2000多万公斤,占市场销售总量的80%;如皋、沭阳、宿迁等地的家禽年销售量600多万公斤,占市场销售总量的60%左右;泰州、泰兴等地的生猪年销售量100多万公斤。不少产区的农民深有感触地说:“在凌家塘,有卖不掉的货,凌家塘是我们致富的靠山。”

  (三)为一大批龙头企业建立销售平台

  许多农产品龙头企业的产品通过凌家塘市场这个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如常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的雪山草鸡在凌家塘市场的日销量在3000羽以上;江苏八达家禽有限公司在凌家塘市场设立肉鸡屠宰场,年销售光鸡500万只左右;常州市金凌茹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菌,在凌家塘市场每天的销售量在2吨左右。无锡阳山水蜜桃有限公司、常州市雪堰水蜜桃生产合作社等也都在凌家塘市场设立了销售窗口。市场一方面为这些龙头企业的产品提供了销售平台,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增加了知名度和发展后劲。

  (四)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凌家塘市场作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在市场的带动下,我市高效冬作设施农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效益稳步提高。据统计,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由1998年的1万多亩,至今年已发展到15万多亩, 形成了溧阳天日湖镇、溧城镇、金坛朱林镇、金城镇、武进邹区镇、牛塘镇、新北区罗溪镇等多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基地。设施栽培的作物有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涉及种植业、园艺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多个行业。据多年对数百个农户调查统计,设施农业的平均亩产值达7600元,一般设施栽培的蔬菜瓜果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草莓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最高的食用菌亩产值达1.6万元。平均亩效益在5000元以上,最高的亩效益超过1万元。设施农业不仅成为我市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page]

  (五)促进了一大批农民致富奔小康

  据市场调查,全国60多个农业主产区有67万多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凌家塘市场销售(其中常州地区有3.5万户)。如盐城射阳的淡水鱼、罗氏虾、基围虾养殖面积有9.5万亩,带动养殖户6200多户,为养殖产年增加收入5600多万元,户均增收9000多元;常州市金凌菇业有限公司在金坛茅麓镇投资l300多万元,建立菇类生产基地,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带动农户300多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60多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凌家塘市场已真正成为农产品销售的好平台,农民致富的好靠山。

  (六)为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未建立前,市政府为解决城镇居民的“菜篮子”问题,实行市、区长负责制,每年要拨出一大笔资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设,但是,仍然难以确保城镇居民的蔬菜供应。尤其是“冬伏两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生产旺季蔬菜卖不掉,菜农要找政府补贴,淡季蔬菜供不上,居民有怨气,这始终是困扰政府的一件最担心和难办的事。自从凌家塘市场建成后,通过全国各地农副产品的大流通,源源不断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不仅彻底解决了全市350多万城乡居民的农副产品保供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和水果框子,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腾出了城郊大片土地,为城市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空间,促进了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七)解决了一大批进城农民的务工就业问题

  市场作为当地重要的大型龙头企业,直接招收市场管理服务的职工有500多人。同时,市场作为本地农民和外来务工者首选的就业场所之一,吸引他们进场从事各类服务业,并成立市场新市民夜校,不定期对进场务工人员进行“营销、服务、法律、法规”等培训,至今培训人数已达30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素质。目前,市场已吸收务工人员6000多人,其中各类帮工4500多人,从事运输、装卸、农产品加工等人员1500多人,帮助务工人员增收近亿元、并且带动从事餐饮、配裁、运输等服务业人员上万人。随着市场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务工人员进场就业。

  三、瞄准“十一五”规划目标,精心打造国家级现代市场流通旗舰

  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过十六年来的艰苦创业,取得的业绩是辉煌的,其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城乡居民的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但是,对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按总体规划确定的“八区、一街、八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全配套,影响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二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市场对本地农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市、 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市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发展的全局,站在更高的层面,加快推进市场现代化建设,精心打造现代市场流通旗舰,力争建成国家级区域中心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更好地为服务“三农”作出新的贡献,是我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page]

  (一)正确定位——市场要成为国家级长三角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上海发展和定位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常州意味着什么?常州要在长三角地区异军突起,就要主动融入长三角现代交通网络中的节点城市,面向长三角这个大市场。凌家塘市场要充分发挥区位发展条件“优”,交通发展条件“捷”,产业发展条件“好”,空间发展条件“广”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市场的集散辐射作用,不断把市场这个服务业做大做优做强,真正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集散能力最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农副产品区域性集散中心。

  (二)提升理念——建立现代市场经营管理模式。

  国家级的一级市场应采取现代集中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代表国家形象、体现现代化水平、提供高端服务、发挥综合功能的现代管理模式。应当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相分离,其本质不是一个批发经营公司,而是搭建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产品交易平台,是一个从事产业链管理的国家一级市场。 因此,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国家一级市场的本身需要。国冢一级市场的管理机构设置,需要通过流程把各部门的职能有序地联结起来,并通过流程设计,充分体现市场联结产业上下游的组织与服务功能。要利用市场这个平台发展农产品生产供货基地,组织农产品集中化生产,这对国家一级市场的成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注重品牌批发商的培育,通过批发品牌对批发商形成一定的市场约束和道德约束,确保批发商品的质量信誉、减少商品市场假冒伪劣,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同时也是赢得公众良好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要注重与连锁商业相衔接,重建流通主渠道。只有有效地构建起以现代连锁商业为主导的终端零售市场和经整合后的两级分销市场,才能真正完成建设主流市场的任务。要配置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保障是国家一级市场能否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还要建设联结上下游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信息平台是国家级区域中心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只有建设好这一平台,才能具有国家级市场的地位,才能有效发挥国家级市场的影响,才能真正成为服务农业、指导农业、引领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

  (三)产业延伸一一市场要成为产业联动的驱动器。

  一方面,市场要抓住常州市委、市政府2009年启动的农业“双百万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发展百万亩高效农业,用五年时间建成百万亩高标准粮田)这个有利契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周边地区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鼓励市场经营的老板到农村去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基地农民与市场产销对接,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协会+公司+农户等形式组织农产品进市场销售,把常州的名优产品通过市场这个展销平台,推向整个长三角大中城市乃至全国各地。[page]

  另一方面,市场在注重营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更新观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用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开拓市场。积极搞好加工配送、物流配载、仓储保鲜、农产品展示和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把市场建成集农产品加工配送、物流配载、冷藏保鲜、营销于一体产业集群,同时要积极发展农超对接,探索期货交易,从而拓展市场功能,打响市场品牌。

  (四)强化服务——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政府责任。

  十六年来凌家塘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仍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扶持。一是必须明确管理主体,避免由于政府部门职能的交叉,造成的职能模糊和管理缺位,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是国家一级市场的管理主体,在组织上给予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更为有力的保障。二是政府应当给予用地政策的支持。无论是市场的发展建设,还是高效规模农业基地建设,都牵涉到土地流转问题。要按照中央l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探索有偿转让、转包、返租到包、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机制,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全面建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托管)中心,促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消除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三是积极帮助龙头企业项目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帮助国家一级市场获得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的资格,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流通基地的专项贷款。广泛吸引“三资”投入项目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上市公司,确保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四是实行准公益性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予以落实。五是建立政府委托的权威检测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产品检测应由政府来主办的,检测是刚性的、强制的,检测的成本也是应由政府来承担的。六是政府应委托市场重大供货职能,国家一级市场作为政府主导的大型公益性项目,理应承担起政府项目的主渠道供货职能。七是应进一步理顺关系,密切部门协作,按照国家一级市场成长发展需求,对原有市场升级规划,强化项目管理、审计、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市场科学发展。

农业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147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农业法律师团,我在农业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