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规律与方向

2011-02-17 16: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会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会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30周年之际,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所提出的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可谓寓意深刻。那么,企业该如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30周年之际,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所提出的“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可谓寓意深刻。那么,企业该如何正确地把握呢?

  一、认识和掌握管理信息化的规律性

  (一)管理信息化规律性的箴言

  管理信息化不同于技术、设备的自动化,它涉及到不同社会环境中管理模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理念的不同和整体员工的素质差距。所以试图通过引进国外品牌软件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难免要走弯路。美国等发达国家ERP发展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个规律,从MRP到ERP前后经历了40多年,才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只应用这一种软件。

  管理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发展的规律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要有大系统观,在大系统的框架下进行总体规划。二是夯实基础。没有基础工作,就没有信息化,再好的软件也用不了。三是循序渐进。不要奢求一步到位,因为企业的技术、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都是逐渐发展的。四是符合实际。不能贪大求洋,只有符合行业生产特点、企业管理特色和自身发展阶段需求的,才能收到成效。五是阶梯式发展。只有一步一个台阶,扎实前进,才可实现决策支持的目标。

  (二)做好基础工作比购买好的软件更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系统集成首先要建立统一的编码,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很多企业肯花大价钱购买软件,但是却忽视了这项基础工作,或所属部门各自为政、难以统一,最后系统无法集成,造成项目失败。

  (三)没有人才就没有可持续发展

  没有人才就不可能进行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依靠外部的咨询顾问公司是不可能解决企业各具特色的全部管理问题的。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一旦涌现出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一定要设法稳定住人才,防止被其他企业争夺。

  (四)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信息化工程投资大、周期长且存在许多内部和外部风险,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痛苦、艰巨的过程。企业决策层对此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包括推进各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各种基础数据的准备;协调、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培训人员到位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管理层必须具有始终如一的信心和决心。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向

  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向是在大系统内实现从财务会计信息化向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这需要站在大系统的角度来看发展方向,才能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现有机融合。

  (一)扩大和提高认识问题的视野

  应建立“大会计”的思维和胸襟,从管理者而不是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制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针与策略。

  1.明确解决企业管理瓶颈的途径。会计管理人员在购买软件系统时,不能只关注软件的技术是否先进,更应关注该软件的应用能实现什么管理思想?是否能协助决策者进行如下分析:企业目前已经解决了哪些管理问题,目前企业的管理瓶颈是什么?如何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此为标准来选择软件,才能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正确决策。

  2.建立“大系统观”。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打破了会计软件的信息孤岛,使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大系统中与其他系统一起集成运行。会计人员要突破单纯的会计思维,建立以下观念:一是明确管理信息系统在先进制造中的位置,才能知道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案;二是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才能知道会计信息化如何深入发展;第三,明确成本管理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位置,清楚成本核算需要哪些数据支持,与哪些系统集成来满足采集这些数据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方案。

  3.具备“集成观”。只有“集成”才能实现财务数据、成本数据从业务源头的自动采集,达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也只有通过集成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这其中集成的路线非常关键。清楚大系统中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才能学会正确提出管理需求,对其认识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进程、水平高低和项目成败。

  (二)学习和掌握大系统观

  1.什么是大系统观。应认识先进制造与CIMS,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中国专家现在将其定义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CIMS是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ERP)是CIMS的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又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就是在大系统的环境中建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建立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集成的成本管理系统,这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需要解决的主攻方向。

  2.先进制造环境与CIMS。21世纪的先进制造环境就是CIMS。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进入到发达的工业经济时代,发展出各种先进的单元制造技术和管理,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FNS)、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用于某些部门和生产环节,改善局部制造业,以提高竞争力,最终整合为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的哲理。CIMS代表了当今工厂综合自动化的最高水平,而ERP则是CIMS的一个重要的单元技术。

  3.ERP与CIMS。从CIMS总体框架分析,ERP属于CIMS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制造业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三)用大系统观指导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1.会计信息系统在ERP中的位置。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各项生产经营的信息是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间层,该模型反映了物流和资金流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原理。 [page]

  应建立“大会计”的思维和胸襟,从管理者而不是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制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针与策略。

  1.明确解决企业管理瓶颈的途径。会计管理人员在购买软件系统时,不能只关注软件的技术是否先进,更应关注该软件的应用能实现什么管理思想?是否能协助决策者进行如下分析:企业目前已经解决了哪些管理问题,目前企业的管理瓶颈是什么?如何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此为标准来选择软件,才能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正确决策。

  2.建立“大系统观”。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打破了会计软件的信息孤岛,使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大系统中与其他系统一起集成运行。会计人员要突破单纯的会计思维,建立以下观念:一是明确管理信息系统在先进制造中的位置,才能知道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案;二是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才能知道会计信息化如何深入发展;第三,明确成本管理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位置,清楚成本核算需要哪些数据支持,与哪些系统集成来满足采集这些数据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方案。

  3.具备“集成观”。只有“集成”才能实现财务数据、成本数据从业务源头的自动采集,达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也只有通过集成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这其中集成的路线非常关键。清楚大系统中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才能学会正确提出管理需求,对其认识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进程、水平高低和项目成败。

  (四)学习和掌握大系统观

  1.什么是大系统观。应认识先进制造与CIMS,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中国专家现在将其定义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CIMS是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ERP)是CIMS的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又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就是在大系统的环境中建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建立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集成的成本管理系统,这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需要解决的主攻方向。

  2.先进制造环境与CIMS。21世纪的先进制造环境就是CIMS。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进入到发达的工业经济时代,发展出各种先进的单元制造技术和管理,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FNS)、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用于某些部门和生产环节,改善局部制造业,以提高竞争力,最终整合为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的哲理。CIMS代表了当今工厂综合自动化的最高水平,而ERP则是CIMS的一个重要的单元技术。

  3.ERP与CIMS。从CIMS总体框架分析,ERP属于CIMS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制造业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五)用大系统观指导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1.会计信息系统在ERP中的位置。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各项生产经营的信息是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间层,该模型反映了物流和资金流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原理。

  (1)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是解决成本信息的“相关性”。1987年,美国管理会计学家托马斯•约翰逊和罗伯特•卡普兰在其所著的《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中批评道:“从 1925~1985年的60年间,成本系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其原因是对财务报表需求的日益增加,管理会计服务于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所致。对存货计价的各种方法取代了过去基于生产流程的成本系统,管理会计失去了其独立性,于是成本信息失去了相关性。”所以解决成本信息相关性问题的关键点是:既要实现基于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能够评估每道工序和每个工人的加工成本,同时也要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求。这就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成本系统。

  库珀和卡普兰1999年又在《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一书中提出了成本管理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模型”,其中的第四阶段叫做“集成的成本管理和财务报告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基于生产(业务)流程核算并与对外财务报告相一致,显然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主要对策就是要研究和开发出这种成本管理系统。

  (2)成本信息系统实现集成的新技术路线。为解决ERP系统中成本系统存在的问题,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的新概念和技术路线,将计划与制造过程统一起来,它是“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现已成为我国CIMS领域研究的热点。

  成本管理系统的深入发展必须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MES是CIMS框架内发展的新技术,它可实现对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执行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为开发和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成本管理系统开创了一种新的平台条件,为成本管理系统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MES对成本的控制和ERP中对成本的控制有着很大不同。ERP注重于计划层面的标准成本控制,具有成本的综合控制性质;MES注重操作层面的现场作业成本控制,在控制的时间上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在控制地点上,主要为现场成本控制,因此能够实时地采集到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信息,能够很好地解决成本信息的相关性与及时性问题。

  (3)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探索。我国企业目前应如何实现基于MES的成本核算,是否可以走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呢?笔者领导的课题组深入某企业2年,通过对该企业自行开发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认定它是一个本土化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MES,因为它拥有MES的基本功能,但又体现出我国当前工业化水平的现状,存在某些不足。

  在该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中,通过制定集成方案,可以实现对工作票的跟踪记录。工作票一直跟随着物料,准确记录从物料到产品的整个过程,它将资源消耗的记录细化到了工序层面,能追踪物料加工成产品的一系列过程的每一道工序(比方说车、铣、磨、刨等),准确记录下每道工序的物料消耗,同时也记录了人工消耗和费用消耗情况,从而具有了使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消耗都尽量成为能追溯到产品每一个零部件上的直接数据。这是适合我国目前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成本管理系统模式。 [page]

  事实表明,我国很多企业在CIMS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管理需要已逐渐开发出了某些能适应本企业车间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在现有条件下,对这些“中国式MES”加以补充完善,使其具有实时收集生产过程的数据,准确追踪记录每条生产线对资源消耗情况的能力,并使该系统、财务系统、物料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与成本管理系统相集成,核算出来的成本信息就可以解决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问题。可以说,这是我国企业投资少、见效快的成本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案。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cl 相关热词: 企业会计 信息化 发展规律 会计论文
会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781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会计法律师团,我在会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